《兵不兩勝,亦不兩敗》原文與賞析
太公曰:“故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將。將者,國之輔,先王①之所重也。故置將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兩勝,亦不兩敗。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國,必有破軍殺將。”武王曰:“善哉!”(《龍韜·論將》)
【注釋】①先王:先世的圣王,此指周武王之父文王。
【譯文】太公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系到國家的存亡;國家的命運,則掌握在將帥手中。將帥,是國家的輔佐,為先王所重視。因此,將帥任命不能不慎重詳察。所以說,兩軍交戰,不可能雙方取勝,也不可能雙方都戰敗。軍隊出動,越過國境,為期不超過十天,不是攻滅敵國,就是全軍戰敗,主將被殺。”武王說:“您講得真好啊!”
【評說】“兵不兩勝,亦不兩敗。”戰場上不可能雙方都勝,或者雙方都敗;只有勝負,沒有雙贏。這決定了戰爭非兒戲,決不可貿然行事。在戰爭與和平問題上,中華民族向來崇尚和平,反對不義之戰。“和則兩利,斗則兩傷”這句亙古不變的至理名言不知能否警醒那些戰爭狂人?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當今世界仍不太平,戰爭的陰霾揮之不去;從來和平都不能靠祈求得來,戰爭永遠是維護和平的一把利劍。
上一篇:《八十自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兵不貴勝,而貴不可勝》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