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內心宜配渾厚的外表
原典
好丑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丑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譯釋
對事物的評價如果將美丑分得太清,則不符合事物的存在規律;如果把人的賢明與愚鈍分得太清,就會難以與別人親近。作為君子來講,應該保持內心清明,外在渾厚樸實,平衡美丑的關系,使賢明與愚鈍之人皆能受益,這才是真正的君子氣度。
解讀
內心清明,外在樸實
網絡是一個審視自己很好的平臺,我們的一言一行,會引來認可我們的“點贊”和不認可的“拍磚”,我們就可以通過他們的留言,來審視自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分析事物的方式不同,結果自然有所不同。而且誰也不敢保證他所持的意見就是完全正確的,我們的認知總歸是有限,如果對一個人妄下評論,則不是一個正確的待人方式,也不符合君子所為。
每個人做事都有動機,動機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后果,所以,我們在判斷一件事的時候,不能只從事件的結果出發,而是要從事情的起因開始分析,換位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動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結果,這些都是我們判別一件事時應該考慮的,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者是斷章取義。
《菜根譚》中說:“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丑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這段話說的正是這個意思,要以真誠、清明之心去評價一個人。
對一個人的評價,不要聽他人之言,要通過他本人的言行和舉止來加以判斷。我們應該學會深入地分辨事物,一個人是好是壞,不能妄下論斷。真正的君子之為,是用自己的言行。為那些言行不端的人做榜樣,而不是用同樣不當的言行去對付那些人。
沒有丑,哪有美。我們應該認識到,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身邊不可能都是圣賢君子,放棄與那些愚鈍頑劣之人的交往也是不現實的。我們與賢人交往,是學習他們的高尚品質,與愚鈍之人交往,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他們,而且,即便再頑劣的人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才是一個君子應該做的。
人生智慧
任何東西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每個人的言行都有其動機,我們不能憑眼前的表象就去判定一個人,更不能以自己的標準衡量、要求別人。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用我們的正直和真誠去交往,去感化別人。
上一篇:窮寇勿追,為鼠留路
下一篇:聰明的人往往都顯得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