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往往都顯得笨拙
原典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人噬人手段處。故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肩鴻任鉅的力量。
譯釋
老鷹站立的時候像是睡著了,老虎走路的時候像是有病了一樣,這就是他們準備捉人吃人時的手段。所以,一個真正具有才德的君子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要顯露聰明,不要炫耀才華,這樣才能有力量肩負重大使命。
解讀
“愚”不僅是君子的面具
人們都在感嘆世風的功利與虛浮,感慨人心的淡漠與自私。多少現實中人不得不帶著厚厚的面具做人。許多人因此痛苦不堪,身心疲憊。現實與理想的矛盾,折磨著自我的精神世界。于是,有些人看透了:“世人皆醉我獨醒”,屈子懷抱頑石沉底汨羅江,名留千古;“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唐寅風流瀟灑,畫即人生;“窮途之哭”,輕狂阮籍,恣意人生。
圣人難做,瀟灑不常,如何能尋求現實與精神上相對的平衡呢?抱怨只能逞一時口舌之快,抱怨過后,煩惱會加倍襲來。正如借酒澆愁,自欺欺人。
其實,自然界就是在偽裝與反偽裝的競技。在《人與自然》或是《動物世界》上我們常常看到,綠色的蛇一動不動地趴在樹上,把自己偽裝成樹枝,捕捉鳥類。偽裝大師變色龍,最為人稱道,它皮膚的顏色能隨著外界改變而變換。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們捕殺獵物前的偽裝,節省體力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給獵物一種“看似無害”的感覺從而使其疏于防范。刑偵人員化裝成各色職業的人員執行任務;軍人偽裝,以便存活在叢林、沙漠、雪山;三十六計中“指桑罵槐”“聲東擊西”,這些都是偽裝,偽裝是生活的一部分。
若不想戴著面具生活,何不把面具當作自己的性格?老子說過“大巧若拙”,孔子也說“大智若愚”,這是指有高等智慧的人,要順自然而成器,不造作,不自炫其技,表面看來,一副笨拙的樣子。聰明的人往往都顯得笨拙,這種“愚笨”是一種表象,“愚”不僅是君子的面具,一種天然的偽裝色,它更是不爭高低,不較真,不鉆牛角尖。當然,人不可能直接達到“大智”的境界,適當地偽裝一下,收斂約束一下自己的行為,達到不惹人嫉妒不惹人厭煩的程度,慢慢地這種把“裝”就漸變成了自己的態度,這是中庸的處世哲學。
歷史上不乏一些“扮豬吃老虎”的英雄,他們以弱示敵,悄然無聲地實行自己的計劃。
古代“扮豬”扮得最像,“吃虎”吃得最徹底的,首推越王勾踐。勾踐于國破家亡的時候,不殉節以謝先王,還厚著臉皮歸降吳王夫差,被囚禁于石屋之內,受辱于強梁之下,身為奴,妻為婢,赤膊跣足,蓬頭垢衣,掃牛欄,拾馬屎,甘言阿諛以求赦,這種“扮豬”精神,確是人所不能忍。
一次夫差生病感冒,勾踐聽從范蠡的計謀,入宮問候吳王。為了衡量用藥的分量,他提出檢驗夫差的糞便,并放入嘴中感受干燥程度。這個舉措使得夫差很感動,感受到勾踐“真心”的夫差很高興,便把勾踐放回了自己的國家。
人與人之間相處,也要學會“裝傻”,這是一種變通,與毫無心機的坦白或是執拗相比,更能潤滑感情。
洪應明也說過,“心事宜明,才華須韞”,才華是要藏在心中的。拿出來炫耀的不是真正的才華,而且炫耀容易遭受嫉妒。有雄心遠志的君子,一定要懂得遮隱實力。
人生智慧
君子才智的一面,別人趕得上,而愚笨的一面,別人是無法趕上的。君子要懂得藏才隱智,須知任重道遠,以“愚”示人,更容易打消敵人的提防、競爭者的顧慮,更從容順利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上一篇:精明的內心宜配渾厚的外表
下一篇:花鳥尚繪春,人生莫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