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殫極之綆斷干。……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本段大意:做事要從大處著眼,過于苛求煩瑣則國難治。銖:古一斤十六兩,一兩四錙,一錙六銖。石:一百斤。度:量。本條大意:一銖一銖地稱,到一百斤必然有差誤;一寸一寸地量,到一丈必然有過失。比喻為政不宜過繁。后多取字面上的意思。本條兩句可以分開單獨使用。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泰山之溜穿石,殫極之綆斷干。……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
本段大意:做事要從大處著眼,過于苛求煩瑣則國難治。銖:古一斤十六兩,一兩四錙,一錙六銖。石:一百斤。度:量。本條大意:一銖一銖地稱,到一百斤必然有差誤;一寸一寸地量,到一丈必然有過失。比喻為政不宜過繁。后多取字面上的意思。本條兩句可以分開單獨使用。
上一篇:《鉛刀貴一割.》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