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品要嚴肅創作
司馬遷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他拋去了私心雜念,一心著書,寫出了氣凌百代、睥睨古今的《史記》。司馬遷在其父司馬談死后第三年被任命為太史令。他立志要寫一部史書,通過搜集天下的舊聞軼事,考察事情的起始終末,“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司馬遷如饑似渴地讀國家珍藏的書籍,同時整理各種歷史資料,目的只有一個——完成《史記》這部著作。
有一天,上大夫壺遂來拜訪司馬遷。他看到司馬遷埋頭看書,孜孜不倦的樣子,有點不明白,就問:“子長!聽說你想寫部史書,很好啊!可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你沒日沒夜苦讀,不覺得太辛苦了嗎?”
司馬遷說:“先父在世的時候說過,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個孔子,寫了《春秋》。孔子死后到現在又有五百年了,應該有人能寫出像《春秋》那樣的書。先父去世了,這件事理所當然地應該由我來承擔,我不敢不努力啊!”
壺遂了解了司馬遷的心思,理解了他的寫作意圖后,高興地點頭說:“子長,我明白了。你是要把這盛世的美德發揚光大,是在做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啊。我祝你早日成功!”
司馬遷開始了嚴肅認真的寫作。他反復研究和比較歷代的史料,認真整理自己親自調查來的事實。經過多年的努力,一部史料翔實全面、敘述生動感人的《史記》誕生了。它開創了紀傳體通史的先河,記錄了遠古時代的黃帝至漢武帝時代的幾千年歷史,氣魄宏大,比起《春秋》有過之而無不及,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智慧總結
興趣廣泛者,能夠學到多種多樣的知識,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必須要堅守自己本來的志向,堅持不懈地向自己認定的目標前行。因為如果一個人學有所得,但目光太狹隘,這樣會使其固執己見;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廣聞博見,但是不能堅持自己的信念,那么一定會一事無成。這樣看來,其實人間真理和真學問根本無待他求,只要向自己心靈深處尋找就可以了。因為屬于本然之性的真理和真學問就在人們的心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良知。
上一篇:大志不為讒言所動
下一篇:子發變通,智退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