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退一步
退卻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處理問題的一種非常手段。處世精明的人,能在關鍵時刻退一步,以此來保全自己,獲得突破。
一次,美國國會在費城舉行憲法會議,會議中分為贊成派和反對派,討論相當激烈。由于出席者中有著人種、宗教等方面的差異,利害關系各異,會議充滿了火藥味和互不信任的氣氛。出席者的言詞都非常尖銳,甚至還有人身攻擊。
會議談判即將破裂,在這個時候,持贊成意見的富蘭克林適時地站了出來,他不慌不忙地對人們說:“事實上,我對這個憲法也并非完全贊成。”此話一出,會議紛亂的情形立刻停止了,反對派人士都用懷疑的眼光看著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停了一會兒,繼續說道:“對這個憲法,我并沒有信心,出席本會議的各位代表,也許對于細則還有些異議,不瞞各位,我此時也和你們一樣,對這個憲法是否正確抱有懷疑的態度,我就是在這種心境下來簽署憲法的……”
經富蘭克林這么一說,反對派激動與懷疑的心情終于平靜下來了,他們反而想讓時間來驗證一下它是否正確,這樣,美國的憲法終于順利通過。富蘭克林是用以退為進的方法使憲法會議產生分歧的雙方意見達成了一致。
對于一件事情,如果一味地強調好的一面,對方對你所說的話,就會存有不信任的潛在心理。這時不如利用人類潛在心理的“別扭心態”,采取以退為進的方法來取得對方的信任。富蘭克林就是采取了這個技巧,先說一些對自己不利的話,看似是在退步,但卻使對方產生了信任感,最后順勢達到自己的目的。
上一篇:健康是福,彌足珍貴
下一篇:內心清靜,隨緣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