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素車白馬
【溯源】
春秋·左丘明《左傳·哀公二年》:“若有其罪,絞縊以戮,桐棺三寸,下設屬壁,素車樸馬,無人于兆,下卿之罰也。”
【釋義】
舊時辦喪事用的車馬,后被用作送葬的語詞。
【故事】
春秋時,晉國的大夫范氏起兵企圖奪取晉國的政權,鄭國幫助范氏,齊國也倒向范氏,由鄭大夫子姚、子般負責運送糧食給范氏。晉國得到消息,派趙鞅率軍阻擊,雙方在戚城遭遇了。
趙鞅召集手下商量對策,晉將陽虎建議:“現在敵眾我寡,只有智取才能戰勝。我方車輛少,但可以在車上插上旗幟,在子姚、子般軍到來之前列好陣,使之威嚴整齊,首先在氣勢上壓倒他們,敵人看到我方遍插軍旗,紋絲不亂,必然恐懼。這時再開戰,我們就有取勝的把握了。”趙鞅接受了陽虎的建議。
交戰開始前,趙鞅為鼓舞士氣,指天發誓說:“我們身為臣子,就要忠于君主,今天這一戰,關系重大,凡是能英勇殺敵的將士,上大夫可以受封郡邑,下大夫可以受封縣邑,士兵可受封良田十畝,平民、工匠、商人都可以升官,奴仆、罪人可以恢復自由。至于我自己,如果打了勝仗,就奏請君王酌情賞賜我;如果打敗了,就用繩子把我勒死,只用三寸厚的桐木棺,棺材內不用貼身的內棺,用白馬駕著沒有裝飾的車送葬(素車白馬),而且不埋到祖墳里去。這就是對我的懲罰。”
于是,晉國士兵士氣大振,交戰中勇猛無比。晉軍追擊鄭軍,雖然傷亡很大,但官兵毫無懼色,帶傷作戰的趙鞅看著勇敢的將士,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智慧語林】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是說:作為管理者自身要端正,給下屬做出表率,那么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
上一篇:箭在弦上典故故事|箭在弦上釋義
下一篇:綱目不疏典故故事|綱目不疏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