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哀絲豪竹》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哀絲豪竹:āi sī háo zhú
詞源:唐·杜甫《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待》:“朋知來問腆我顏,枚藜強(qiáng)起依僮仆。語盡還成開口笑,提攜別掃清溪曲。酒肉如山又一時,初筵哀絲動豪竹。”
詞由:這是杜甫寫自己醉后的景況。有一次,杜甫到一家人家去吃酒,吃醉了。在回來的路上,因?yàn)槟X子里想著少年情景,一下子跌下了馬背。跌得可不輕呢,好在并沒有受傷。這時,就有好多人來慰問,杜甫年紀(jì)不小了,就厚著老顏說:“沒有什么關(guān)系。”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來慰問的都是老朋友,所以就邀他再喝點(diǎn)酒,壓壓驚。于是又喝起酒來了,而且還用大管奏起樂曲來,喝得倒也歡樂得很。本來醉后墜馬,心里極不痛快;而這時,絲竹侑觚,日暮猶飲,倒是樂以忘憂了。
詞義:弦樂的聲音是悲壯的,管樂的聲音是粗獷的。絲:弦樂;竹:管樂。形容音樂之聲悲壯而動人。
書證:宋·陸游《長歌行》:“哀絲豪竹助劇飲,如巨野受黃河傾。平時一滴不入口。意氣頓使千人驚。”
上一篇:成語《呶呶不休》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唯我獨(dú)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