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炳燭而學》注釋,意譯與解說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①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②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③乎?”乎公曰:“善哉:”
——《說苑·建本》
【注釋】
①炳燭:點蠟燭照明。炳,點燃。②盲臣:師曠是一位盲樂師,故稱。③昧行: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昧,黑暗。
【意譯】
有一天,晉平公同著各的盲樂師師曠閑聊。晉平公嘆了口氣說:“我年已七十,很想學習,恐怕時間太晚了。”師曠說:“您為什么不點起蠟燭呢?”平公說:“你身為臣下,怎能戲弄國君呢?”師曠連忙起身拜道:“哪里敢,臣下怎敢取笑國君。我聽說,一個人在少年的時候好學,就如同初升的太陽那樣,光輝燦爛;壯年的時候好學,還像中午的陽光,還很強烈;老年時候好學,也還像蠟燭的明亮。蠟燭光雖然有限,可比在黑暗中摸索走路好多了。”平公聽了,非常高興,連聲說:“說得好啊。”
【解說】
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年已七十,還想學習,其精神實在可嘉,而平公自以為“恐已暮矣”也還是符合人之常情的。人到老年,精力和記憶力都大大衰減,腦筋也不怎么動得起來,加上體衰多病,就是抗御疾病的侵襲也就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如此再騰出精力來學習,困難確實是很大的。但是師曠還是鼓勵平公去滿足自己的愿望,認為年紀雖大,學習還是受益的,此正如蠟燭光雖弱,總要比在黑暗中摸索走好得多。自己又有學習的愿望,何不去學習呢。知識也在不斷更新,新知識不斷出現,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也迫使人們要不斷以新的知識充實自己,照亮人生的行程。所以我國人民在生活、學習中總結出一條經驗:“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師曠在寓言里打了三個比方,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和人生學習的三個階段,少學如日出之陽,壯學如日中之光,老年而好學如炳燭之明,這就告訴我們:年老還要學習,少、壯之時更要好好學習,那時正當精力充沛,接受力又強, 思維又活躍, 如不抓緊那個“日出”“日中”的大好時光,到頭來也會傷心地低吟起:“少年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相關名言】
人經常悲嘆人生短暫,其實人生已夠漫長,只不過是不曉得如何使用而已。
——法國·魏尼
上一篇:《《戰國策》·淳于髡薦賢》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樂鈞·愛驢》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