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而上
故鄉的河,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樣的:透過墨綠的水,我能隱約看到透明的陽光,細碎的氣泡浮向水面,在水草中打旋。而我心中卻有一絲安然,反而去想象一個失足落水的小孩狼狽掙扎的蠢樣——直到有人把我從河里拎出來——或者說救出來。據說,我只說了一句話:冷,回家。
也許,洪水來臨時的河流會給人以最深的印象。記得一次暴雨過后,河上密集沸滾的漩渦在水面留下刀刻的痕跡。驚恐,暈眩,正如我接下來的人生不,是我們。在一個小城,沒有太強烈的從小競爭意識的孩子們,很多無法免于被更激烈的競爭淘汰。一個個被生活的漩渦吸食,在嘎嘎的咀嚼聲中粉身碎骨——這就是河的狂暴。洶涌而混黃。但我卻忘記了它的寧靜——但當我意識到這些,卻太晚了嗎?因為那晚,我和朋友坐在河岸上,望著漆黑天幕下燈火絢麗的大橋,水光流轉,我們卻相對無言——因為我已經考上了省會的高中,即將啟程——后會者,無窮期矣。
沿河延伸的鐵路上,是火車單調的叮咣。溯洄而上,我向著省會——河上游的地方。不愿回望,淚濕的雙眼錯過故鄉最后的夕陽。游蕩。我前往下一個地方。沿河而上,我在追溯我的本源?也許我正沿著祖先昔日遷徙的路徑,找尋?我生于黃色的土地,根脈,滲透于河水與大地交織的嘆息。在省會,我見到了河的上游,她是那么纖小,被蒼蒼的水浮蓮覆蓋。這里,是我人生之河的本源?河流無言,與我對視。纖小的河脈向兩邊的天際無限延長。是告訴我游子道路注定的蒼茫,還是根脈流淌不息的倔強?
無數熱夜的夢里,感到朋友仍與我一起,我們仍然沉浸在河邊的那個仲夏夜之夢里。枯燥的蛙鳴,草木的濕氣,對岸小教堂拱門的倒影。無數秋夜月色里,我向下游遙望,在我所能及的,最高的地方。仿佛看到,三年前的我在樓頂向那個女孩家里凝視,在初秋孤高的風里,滿天星斗下,小孩子才會有的的寂寞里。當我久違地再回故鄉,才發現不止一絲陌生,悵然折回這里,卻驚訝地發現一絲,逝去的溫暖的回憶。朋友已下到縣里上學,那個女孩,早被別人捧于手心。無數在異鄉流下的淚滴,立即化做苦咸鋒利的回憶。這才發現,當我執意在洪流中搖響征鐸,河水就抹去了我曾經的痕跡。當我渴望于從前的寧靜,卻發現,我的根脈不再屬于這里。
我達達的馬蹄濺起清脆的水跡。曾經疾行的背影,永遠烙印在槲葉的山路里。等我適應了這里,作為優秀的一員根植于這里,當我在異鄉惆悵的秋風里再次找到櫻粉色的記憶,我便不再隨波,安于此方。鑾鈴,嘩響已盡。不愿再隨波流浪---行疾,方知悲故鄉。
水過沙平?當故鄉的河撫平我過去的痕跡,我已······
也許,"河"本身,才是游子的根?我深深吸入河邊潮濕的空氣,似乎有溫柔的氣味縈繞---我假裝不去注意眼角的淚滴。讓我結束漂泊,回到河的故鄉---盡管,腳下注定是陌生的土地。
上一篇:溫國運《溫故與知新》原創高中作文
下一篇:郭昊懿《漫漫人生看磨難》原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