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澳寓言·小蟹和母蟹》寓言賞析
母蟹對小蟹說:“孩子,你為什么橫著走路?要直著走才合式。”小蟹回答說:“媽媽,你帶路,我照著走吧。”可是那母蟹不會直著走,于是孩子說她笨。
勸別人做容易, 自己做難。
——《伊索寓言》(同上)
這是一則有名的教育寓言。
生物的長相、習性特點,往往成為寓言的描寫題材。特點越突出,寓言家越喜歡用來比喻人類社會的現象。蟹在生物界最引人注目的習性,大概要算它的行動方式了。一般動物是向前直走,而它是橫著爬的。它的橫行方式,與漢語橫行霸道的“橫行”恰好是一個同形詞,因而產生了諸如“但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的俗語。它的橫行方式,又恰好違背了一般動物的行走規律, 因而產生了這則寓言。
這則寓言的意義可以多方面剖析。伊索寓言明確指出的寓意是:“勸別人做容易, 自己做難。”母蟹能指出小蟹的缺點, 自己卻做不出示范動作,正如中國俗話說的“看事容易做事難。”要靠刻苦磨煉,要靠長期堅持,知識才能轉化為技能、技巧。動口不動手的人,眼高手低的人,應該從母蟹的形象中吸取教訓。
我們覺得這則寓言更主要的教育意義應該是: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父母教育子女,教師教育學生,都應該首先作出表率,才能收到成效。推廣到全社會,一切負有教育責任的成人,一切身居領導職位的人,都應該身教重于言教。就拿社會風氣來說,如果領導者的作風正了,大多數群眾就會跟著正;成人的風氣正了,孩子們就會得到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否則,只是口頭上講大道理,就無法教育別人,說服別人。
小蟹要媽媽帶著走,這是正當的要求。不過,媽媽走得不正,小蟹是否也就應該不走正呢?作為學習者或受批評者來說,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應該苛求別人,更不應該以別人的缺點作為自己拒絕改正錯誤的擋箭牌。小蟹到現在還不會直著走,恐怕是態度不端正的結果吧。
母蟹和小蟹橫行,都是先天特性,不是后天教育的結果,但寓言家抓住這一特點用來比喻后天教育中的重大理論問題,把自然特性轉化為社會現象,是很巧妙的,很成功的。
古希臘公元前7世紀有一首《蟹與蛇》的民謠:“蟹鉗住蛇/對蛇說:/朋友你應伸直/不要橫行。”(《古希臘抒情詩選》)橫行的蟹反而批評別人橫行。母蟹的形象可能受到這則民謠的啟示。
上一篇:《中國寓言·小兒辯日》寓言賞析
下一篇:《亞非寓言·山羊殺死了豹》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