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壁虎與蝎》注釋,意譯與解說
觀一壁虎與一蝎相遇。蝎素無目,貿然前行。壁虎故以其尾略逗之,蝎怒,猛力螫之。壁虎之尾圓轉光滑,即被蝎螫, 毒亦不能驟入; 而壁虎又性黠而行捷, 早已縮避。蝎尾適自中其身, 而怒愈不可遏, 欲得壁虎而甘心焉。壁虎復以其尾逗之, 迅速縮去, 蝎螫之不中, 又自中其身。如是者三次, 蝎遂不復動, 蓋已死矣。壁虎于是恣啖其軀, 僅存殼焉。聞壁虎以是術制蝎, 百不失一, 蓋其以蝎為糧也久矣, 故又謂之蝎虎云。
——《庸庵筆記》
【意譯】
我又看到一條壁虎與一只蝎子碰在一起,蝎子平素不帶眼睛,只是輕率往前行進。壁虎故意用它的尾巴稍稍挑逗蝎子,蝎子大怒,猛力用毒鉤刺對方,但是壁虎的尾巴圓溜溜光滑滑,即使被蝎子刺上,毒也不能立刻進入,而且壁虎又是性格狡黠行動敏捷,這時早已縮避躲開。蝎子的尾端恰好自己刺中自身,它的怒氣更加不可遏制,一心想得到壁虎后才甘心罷休。壁虎又一次用它的尾巴挑逗蝎子,并迅速縮進尾巴離開原地,蝎子再次蜇刺它沒有刺中, 又一次刺中自身,這樣往返三次,蝎子于是不再能動彈,因為它已經死了。壁虎于是任意地食用蝎子的肉,僅僅留下它的軀殼。聽說壁虎用這種辦法制伏蝎子,百發百中,沒有一次失敗。由于它以蝎子作為口糧由來已久,所以人們又稱壁虎為蝎虎。
【解說】
《蜘蛛與蛇》中的蜘蛛是采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的戰術克敵取勝的。而本則寓言中的壁虎則更其狡猾,它是讓蝎子自己殺死自己,手段之高明而毒辣, 實在令人咂舌。然而蝎子之死, 一半也是它自己造成。一是它“素無目”,不用眼睛去看清環境形勢,就貿然行動,這樣又如何能避開危機呢?究其因,大概是它自恃毒刺之力,以為無敵天下,所以盡可閉著眼睛走遍天下。二是它急躁虛僑, 吃了虧不能冷靜下來,分析原因,反而忍不住氣,盲目亂來,一錯再錯。這樣自然只有死路一條。如此看來,張開眼睛,看清世界;遇事忍耐,沉著冷靜,是不能不時時銘記在心的。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許多人都能看清寓言中的道理,但事后諸葛亮者多。身處廬山之時,往往就要為情緒左右,甘做“睜眼瞎”。譬如對惡人施放的“糖衣炮彈”,或者“美人計”之類,每每有視力1.5者,要上當受騙。而一旦受挫,即狂躁盲動,也是許多好勝者常犯的毛病。當然“睜眼瞎”加上“狂躁癥”,那么也就幾乎沒治了。所以蝎子即使死了一只又一只,下一次碰到壁虎還是難免“自刺身亡”。這就是所謂本性難改。也許有朝一日,能夠將蜘蛛的遺傳基因移入蝎子的細胞內,如此,才能讓蝎子“吃一塹長一智”,不再敗在壁虎尾巴之下。
【相關名言】
雖有誠信之心,不知權變,危亡之道也。
——桓寬
上一篇:《呂不韋·唇竭齒寒》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呂不韋·賓卑聚自歿》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