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傅馬棧最難》注釋,意譯與解說
桓公①觀于廄②,問廄吏曰:“廄何事最難?”廄吏未對,管仲對曰:“夷吾嘗為圉人③矣,傅馬棧最難: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無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無所施矣。”
——《管子·小問篇》
【注釋】
①桓公:即齊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時齊國國君。②廄:馬房。③圉人:養馬的人。
【意譯】
齊桓公到馬圈察看,問管馬圈的小吏:“馬夫干什么事情最難?”馬圈小吏還沒回答,管仲就先回答說:“我曾經當過馬夫,知道編馬棚最難。先編彎曲的木材,而那彎曲的木材又要配以彎曲的木材;編上彎曲的木材后,筆直的木材就無法用了。如果先編上筆直的木材,那么就得用筆直的木材相搭配;編上筆直的木材后, 彎曲的木材也就無法用了。”
【解說】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人的興趣、愛好、氣質、德行諸方面的個人品性,以及親戚、朋友、師生、出身地域之類的社會屬性,無時無刻不在制約著人的思想與行動,決定著他選擇與取舍的標準。如果去除國家法令與自身道德這內外兩方面的約束而使人的本性隨意發展,那么,同聲相應、任人唯親,便會成為一股不可遏制的社會濁流,造成一批批臭味相投的不良分子。因此,當每一個社會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并制訂出相應的制度、政策與法令之后,謹慎地選拔那些正直清廉、作風正派的人才就成為一項極為重要而又非常艱巨的工作。正是在這里,管子通過“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的簡單類比,向齊桓公表達了要慎重選拔人才,使用人才的深刻道理,反映了他在人才觀上的審慎態度。不過,作為我國古代社會的歷史人物, 管子盡管十分重視地注意到了在選拔人才時肯定會出現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偏差,但是,當他把問題僅僅歸結于個人品行、道德情操時,卻也忽視了事物的另一方面。不用說判斷人才的標準到底由誰制訂并加以執行很成問題,而且,即使已經把品行端正的人選拔到重要崗位,但是在沒有法律限制的情況下也很難保證他會永遠清廉。在此,我們也就不難發現管子的人才觀與現代人才意識的距離了。
【相關名言】
天才是每個時代都有的,可是,除非待有非常的事變發生,使有天才的人出現, 否則, 賦有天才的人就會僵化。
——法國·狄德羅
人類要使天才的人成為火炬, 而不要讓他們忙于私人利益。
——法國·圣西門
上一篇:《莊周·佝僂承蜩》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韓非·公儀休辭魚》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