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晝·石牛糞金》注釋,意譯與解說
昔蜀①侯性貪,秦惠王②聞而欲伐之。山澗峻險,兵路不通,乃琢石為牛,多與金帛③置牛后,號牛糞④之金,以遺蜀侯。蜀侯貪之,乃塹⑤山填谷,使五丁力士⑥以迎石牛。秦人帥師隨后。而至滅國亡身為天下所笑, 以貪小利而失其大利也。
——《劉子·貪愛》
【注釋】
①蜀: 周朝西南附屬國, 在今四川成都一帶。周慎靚王五年 (前316年),歸并于秦。②秦惠王:即秦惠文王,名駟,公元前337—前310年在位。③帛: 絲織品的總稱。④糞: 作動詞,屙屎。⑤塹(qian):挖溝。⑥五丁力士: 傳說天為蜀王生五個力士,力能徙山。
【意譯】
從前,蜀國國君生性貪婪,秦惠王聽說后想去討伐蜀國。但蜀地山水高峻險惡,軍隊前行之路不通。秦惠王就派人將山石雕琢成牛的形狀,把許多黃金、絲帛放在石牛的后面,揚言是石牛屙出來的,把它們送給蜀國國君。蜀國國君貪圖能“糞金”的石牛,就挖山填谷,派遣五丁力士去迎接搬走石牛。秦國人率領軍隊趁機跟隨追蹤在后。最后弄到國家被滅、自身遭亡的地步,而為天下人恥笑, 原因就在貪圖小利而失去大利。
【解說】
蜀侯性貪,秦惠王難道不貪?蜀侯貪錢財,秦惠王卻覬覦著別人的國家,兩者相較,蜀侯真是小巫見大巫了。那么天下人為什么獨獨恥笑貪小者呢?笑乃笑其愚,非笑其貪也。蜀侯之愚,一愚在輕信。秦惠王投其所好,略施小技,使石牛“屙出”黃金絲帛。蜀侯對此竟不作深究,以為天下真有這等便宜事,派人“塹山填谷”,“迎石牛”。結果是金帛未得,反遭“滅國亡身”之禍。二愚在麻木。戰國期間,諸侯割據, 爾虞我詐,巧取豪奪,蜀侯應該有所聽聞。蜀國的安寧全賴地利,即有“山澗峻險”為天然屏障。要取金帛,恰如螳螂捕蟬,還須提防黃雀在后。蜀侯卻輕易變山谷為通途, 自毀防線,毫不戒備地讓秦師長驅直入。三愚在不辨大小輕重。國家與金帛,江山與石牛,何大利,何小利,實在再清楚不過了,對待大利、小利,應慎之又慎,蜀侯卻被一點兒金帛弄花了眼,讓選擇的天平一下子傾斜在小利這一頭,忘記了貪小失大的種種教訓。反觀秦惠王,貪婪之性,甚于蜀侯,但奸詐多謀,強于蜀侯,深知強攻不如計取,對蜀侯誘以小利,終成并吞蜀國之“大業”。旁人恥笑蜀侯之余,似也應識破秦惠王以小謀大的詭計。
【相關名言】
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其大害。
——劉安
貪婪是許多禍事的原因。
——希臘·伊索
上一篇:《莊周·畏影惡跡》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韓非·石邑深澗》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