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家書·家戒》注釋與鑒賞
宋·黃庭堅
庭堅自總角讀書及有知識迄今①,四十年時態(tài),歷覽諦見潤屋封君巨姓②、豪右衣冠世族③,金珠滿堂,不數(shù)年間,復過之,特見廢田不耕,空囷不給④,又數(shù)年,復見之,有縲紲于公庭者⑤,有荷擔而倦于行路者。問之曰:“君家曩時蕃衍盛大⑥,何貧賤如是之速耶?”有應(yīng)于予曰:“嗟乎!吾高祖起自憂勤,噍類數(shù)口⑦,叔兄慈惠,弟侄恭順。為人子者告其母曰:‘無以為爭,無以小事為仇。’使我兄叔之和也。為人夫者告其妻曰:‘無以猜忌為心,無以有無為懷。’使我弟侄之和也。于是共卮而食⑧,共堂而燕⑨,共庫而泉⑩,共廩而粟。寒而衣,其布同也;出而游,其車同也。下奉以義,上謙以仁,眾母如一母,眾兒如一兒,無爾我之辨,無多寡之嫌,無私貪之欲,無橫費之財。倉箱共目而斂之,金帛共力而收之。故官私皆治,富貴兩崇。逮其子孫蕃息,妯娌眾多,內(nèi)言多忌,人我意殊,禮義消衰,詩書罕聞,人面狼心,星分瓜剖,處私室則包羞自食⑪,遇識者則強曰同宗,父無爭子而陷于不義⑫,夫無賢婦而陷于不仁,所志者小而失者大,至于危坐孤立,遺害不相維持,此所以速于苦也。”庭堅聞而泣曰:“家之不齊⑬,遂至如是之甚,可志此以為吾族之鑒。”
[注釋]① 總角: 古代男女未成年前束發(fā)為兩結(jié),形狀如角,故稱總角。② 諦(dì): 仔細。潤屋: 使居室華麗生輝,引申為家室富有。③ 豪右: 豪富大家。衣冠: 指官紳。④ 囷(qūn): 圓形的谷倉。⑤ 縲紲(léi xiè): 綁犯人的繩索,引申為牢獄。⑥ 曩(nǎng)時: 從前。蕃衍: 即繁衍。⑦ 噍(jiāo)類: 原謂能飲食的動物,特指活著的人。⑧ 卮(zhī): 盛酒的器皿。⑨ 燕: 通宴。⑩ 泉: 古代錢幣的名稱。⑪ 包羞: 指所作所為違義失正,一切只有恥辱。⑫ 爭子: 能規(guī)諫父母的兒子。爭: 通諍。⑬ 齊: 整治。
[作者]黃庭堅(1045—1105),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文學家、書法家。治平進士。初游于蘇軾之門,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并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詩學杜甫,而能自辟門徑,為江西詩派之祖。論詩強調(diào)“無一字無來處”,“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在宋代影響頗大。善書法,為“宋四家”之一。有《山谷集》,自選其詩文名《山谷精華錄》,詞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另有書跡傳世。
[鑒賞]一般家戒,總是在書中或正顏厲色,或語重心長,或證之于歷史,或?qū)ё杂谛牡茫谕麑⑺^經(jīng)驗教訓、家世門風告誡子孫,傳之于后,以使家姓不墜。而黃庭堅的這篇家戒,頗別出心裁,既沒有什么家史的敘述,也沒有搬弄歷史上的種種典故,更沒有危言聳聽的勸導,只是記錄了一次也許純屬子虛烏有的對話: 借那些曾經(jīng)金玉滿堂,而今淪為階下之囚、販夫走卒的當年衣冠世族之口,道出了家族盛衰之原委。盛在于家庭內(nèi)部的和睦和齊心。“無爾我之辨,無多寡之嫌,無私貪之欲……”全家共力,富貴兼得;衰則反其道而行之,家庭中,“內(nèi)言多忌,人我意殊,禮義消衰,詩書罕聞,人面狼心,星分瓜剖……”于是家道速敗。這是黃庭堅以己四十年之閱歷,對家族發(fā)出的真誠的呼喚。在形式上,此書角度新穎,通篇以對話體出之,借人之口,述己之意,排句迭起,一氣貫注,雖為尺牘小品,仍能窺見大家風范。
上一篇:收藏手記·瓷器銅器篇·宣爐真?zhèn)螛藴手乙?/a>
下一篇:《書信鑒賞·家書·家誡》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