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慶·支公好鶴》注釋,意譯與解說
支公①好鶴,住剡東峁山②,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③其翮。鶴軒翥④,不能復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陵霄⑤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⑥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世說新語·言語》
【注釋】
①支公:晉朝和尚,本姓關氏,名遁,字道林,世稱支公,也叫林公。②剡(shan):地名,在今浙江省,峁(mao)山:山名,亦在今浙江省,會稽附近。③鎩(sha):傷殘,翮(he):羽根,引申為鳥翼的代稱。④翥(zhu):飛舉。⑤陵霄:即“凌霄”,直上云霄。⑥耳目:近身,視覺聽覺所及范圍。
【意譯】
支公非常喜愛鶴,他住在剡東峁山下,一次,有人送給他兩只鶴。不多時日,鶴的翅膀長硬了,躍躍待飛。支公心想鶴飛走了太可惜,于是,把鶴的翅膀搞殘了。鶴本來是飛舉之鳥,這一下飛不成了,它們低頭看著自己的翅膀,一臉懊喪的神情。這一下,觸動了支公的惻隱之心,他想:鶴這樣直上云霄的有志之鳥,怎么肯做人身邊的玩物呢?于是,支公等鶴的翅膀長好,便將它們放飛了。
【解說】
鶴有氣宇軒昂之姿,并有直干云霄之志,所以,它深得支公的賞愛。誠然, 支公好鶴。不過, 他起始的“好”, 只是把鶴當作玩物的一種“好”, 一旦鶴的翅膀長硬,大有遠走高飛之虞,支公便顯出一副兇相,不惜搞殘了鶴的翅膀。他后來的“好”,才是一種為鶴著想,愿鶴鵬程萬里的無私的“好”。鶴的翅膀長好,飛離了他的家門,支公感到了一種超脫一己的高尚情操的自我滿足。于今有的領導人也愛高談闊論什么“尊重人才”,可是,他們的思想深處,卻擺不脫支公那種把鶴當成玩物的偏狹的“好”,他們常常磨去人才的棱角,要他們循規蹈矩,安于現實, 唯恐人才的創造性,越出常軌,或是對領導者個人的利益,構成威脅。這樣,眾多的磐磐大才,也只有如那殘了翅膀的鶴一樣,“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深感環境的窒息了。中國人是聰明的,也是勤勉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他們等待著支公真正的愛心, 重振羽翼, 搏擊長空, 顯現出他們的好身手。
【相關名言】
嫉妒并不是希望所愛東西的善, 而是想要征服所愛的東西以及自己對所愛東西的勝利。
——瑞士·阿密埃爾
上一篇:《醉月子·搖樹取菱》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劉基·易梁》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