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論證論據的虛假來反駁對方錯誤或反動的觀點。是駁論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特點是駁倒論據,使對方的論點不能成立。議論文中論據是論點存在的基礎,論據真實,則論點正確;論據虛假,則論點謬誤。反駁論據如同釜底抽薪,刨根倒樹。論據通常有事實論據、數字論據和理論論據。釜底抽薪的目的是有的放矢地揭露其事實的虛妄、數字的虛假、理論的荒謬。這樣,就徹底摧毀對方論點賴以存在的基礎,使論點失去了必不可少的支撐而自行破滅。
例如毛澤東寫于1949年的《“友誼”,還是侵略?》一文,文章是為批駁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所編纂的白皮書而寫。為了給自己的侵略尋找根據,白皮書中羅列了許多“友誼”和“原則”,把美國在中國進行的宗教活動和搞的所謂慈善事業和文化事業等,都作為“友誼”的論據。毛澤東的文章便從揭露對方論據的虛偽入手對其進行了批駁:“參加八國聯軍打敗中國,迫出庚子賠款,又用之于‘教育中國學生’,從事精神侵略,也算一項‘友誼’的表示。治外法權是‘廢除’了,強奸沈崇案的犯人回到美國,卻被美國海軍部宣布無罪釋放,也算一項‘友誼’的表示。‘戰時和戰后的對華援助’,據白皮書說是四十五億余美元,據我們統計是五十九億一千四百萬美元,幫助蔣介石殺死幾百萬中國人,也算一項‘友誼’的表示。”毛澤東對艾奇遜在白皮書中所列舉的事例逐一批駁,或揭露其虛假的面目,或昭示其血腥的結果,不但將他的論據推翻、論點駁倒,而且還借以建立了自己的論點:艾奇遜的所謂“友誼”是地地道道的侵略。
運用釜底抽薪法,首先要緊扣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內在聯系進行批駁;其次,要緊扣反駁論點,并且注意反駁論據與反駁論點不可截然分開。
上一篇:通訊的寫作手法
下一篇:鏈條式結構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