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讀過一本書、一篇文章、一首詩詞或某一材料后的見解認識、心得體會、得到的教育、啟示等寫成以議論為主的文章,是一種閱讀筆記的主要形式。把看戲、看電影或參觀展覽之后的感受寫下來,稱作觀后感。讀后感和觀后感,其性質、寫作要求基本相同。
讀后感雖然可以評人評事,談天說地,但必須在原文限定的范圍內,由讀生感。讀后感不同于書評,書評是以評書為主,對某一書從思想、藝術各個方面,全面的或就某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讀后感則是以感為主,是抒發自己對書文中的人物、事件或闡述道理的感觸,不是對其作全面評價或介紹。
讀后感的讀是前提,感是觸發,二者是緊密結合的。要通過讀,把握原文的精神實質,才能有所見解,有所體會。讀后感可以對原文的中心思想發生感想,也可以對其中的某一節、某一句話發生感想,有一定的隨意性,但都不能離開文章本身。
讀后感有許多種寫法,可以以敘事、抒情為主,寫成敘事散文或抒情散文;可以以議論事理為主,寫成議論文;也可以寫成雜感體、書信體、序跋體等。寫時一般是先交代所讀的書名、篇名及作者,有的要交代文章的大意或背景等,也有的要交代總的讀后感受,然后抒發感想,展開論證,結尾時點明其現實意義,或再次表明自己總的感受,與頭相呼應。
寫讀后感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感想要緊密聯系原文的思想內容。讀后感是從原文內容中生發出來的,是要寫出對原文中心思想或重要觀點的某些深刻感受。因此,感想不能脫離原文的內容。讀后感與原文的聯系,主要不是表現在個別的詞句上,而是表現在思想意義上的承接。如讀后感《戰士的愛情》一文所議論的周文雍、陳鐵軍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和堅貞不渝的崇高情操,與原文《刑場上的婚禮》體現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讀后感在聯系原文時,要防止過多地復述和引用原文,把讀后感寫成“讀后抄”。
要把讀后感的基本觀點闡述清楚。讀后感既要聯系原文,又不是原文思想內容的簡單照搬。它應該聯系原文確立讀者自己的觀點。讀后感的基本觀點可以是原文的中心或重要觀點的進一步明確和深化,如《戰士的愛情》;也可以從原文的內容中引出不同于原文的觀點,如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史記·孟嘗君列傳》盛贊孟嘗君禮賢下士,而這篇讀后感卻認為孟嘗君不過是“雞鳴狗盜之雄耳”,從側面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氣魄和自負的態度。
要聯系社會實際或自己的思想實際。讀后感寫的是作者自己讀了原文后的感受。這種感受,是由原文的內容所觸發,引起對現實生活或自己的學習、工作、認識等方面問題的思考而獲得的。因此,一般的讀后感總要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如讀了《畫蛋》中的達·芬奇如何苦練“畫蛋”,聯系到自己對待苦練基本功的態度寫讀后感,就可能給人以較大的啟發。
上一篇:說明文的寫作手法
下一篇:調查報告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