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對論題所持的基本觀點、態度和主張,它擔負著“論證什么”的任務。文章中所引用的一切材料,運用的種種表現手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證實這中心論點的正確性,以加強其說服力。因此,論點是議論文三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
論點有總論點(中心論點)與分論點之分。一篇議論文只能有一個中心論點。如果所論的問題比較復雜,一次論證不能推出中心論點,就需要在中心論點之下設立分論點加以分層論證:先論述或證明各個分論點,然后由這些分論點推出中心論點。分論點實質上是中心論點的論據,它們必須從屬于中心論點而不能游離在外。例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提出了“什么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的問題,回答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回答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為了證明它,作者提出三個分論點: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則。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
論點是議論文選擇材料和組織論證的依據,必須用表示判斷的句子來表達,句子要嚴謹簡潔,不能拖泥帶水。判斷中所運用的概念也必須明確,不能含糊其辭、一詞多義。否則,在論述過程中可能導致論題轉移、條理紊亂。
論點的真理性是議論文的認識價值所在,所以論點必須做到:正確。要科學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鮮明。贊成或反對什么,肯定或否定什么,都要說得清楚明白,不能吞吞吐吐,模棱兩可。新鮮。要有新意,使人讀了能從中受到啟發,切忌人云亦云,重復人人共知的觀點。要有現實意義。要提出和回答在社會實踐中人們普遍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現實服務。
中心論點在議論文中的安排,可根據論述的需要來確定。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出現在文章的開頭。一般情況下,凡篇幅較長、問題較復雜的文章,多采用這種方法。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兩篇文章的中心論點都是在第一自然段出現的。這樣提出論點,開門見山,言簡意明,能使讀者把握住文章的中心。一種是出現在文章的中間。如《青年運動的方向》,文章首先說明五月四日為青年節的意義,其次,從理論上闡明中國的根本力量是工農大眾,接著提出了“全國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一定要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塊,和他們變成一體,才能形成一支強有力的軍隊”這一中心論點。再接著用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來證明沒有工農大眾參加,革命就會失敗。之后,根據“五四”以來青年運動的歷史經驗,闡明方面軍不能脫離主力軍的道理,最后提出號召。還有一種是出現在文章的結尾。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文章在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于革命的態度逐個作了分析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論點,明確地指出了哪些人是我們的敵人,哪些人是我們的朋友。這樣安排的特點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說服力較強。
上一篇:論據的寫作手法
下一篇:《論證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