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物的感情或心理狀態為網心,圍繞它向四面伸展,將種種回憶、幻覺、閃念、感觸、聯想等等,縱橫交錯,里外穿梭般地編織在一起。是散文常用的結構方法之一。其特點是象一張網,圍繞網心向四面伸展,縱橫交織。這種結構的散文氣勢宏偉,天地廣闊,容量大,密度強,靈活自如,徹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它以感情為總繩,任情思奔涌,想象升騰。
例如秦牧的《土地》,文中引證廣泛,聯想豐富,涉及古今中外。其中用重耳出亡途中的一幕怪劇、古代中國皇帝的分封儀式、西方殖民強盜規定的土人投降儀式的生動描寫揭露了剝削者對土地的貪欲;用“鄉井土”描寫被迫離鄉背井的勞動者對祖國土地的眷戀和懷念;用“死人入殮面蓋白布”描寫失去了祖先土地的人民表達遺恨的葬儀;用“寸金橋”描寫后人對民族英雄的紀念;用“發髻上插著三支短劍似的裝飾品”描寫準備奮不顧身與外國侵略者搏斗的古代英雄婦女;寫用鮮血和汗水建設和保衛海島的今天的邊防戰士。這些材料都由“土地”貫穿起來,并緊扣贊美土地上的勞動者,啟發人們熱愛、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土地這一中心。
運用蛛網式結構,要圍繞中心事件聯想其他事物并抒發感情,取材不能不著邊際。要做到形散神聚,情與物相結合,放和收要自然和諧。
上一篇:虛構的寫作手法
下一篇:行動描寫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