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中某些建筑、設置的描寫和刻畫。
環境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大致分為兩類:一類起主體作用,如某些游記、動靜物小品和象征性散文,還有寫景詠物的短詩也以環境描寫為主體。另一類起輔助作用,可以交代時間、地點、背景,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展示地域風貌,反映社會風俗等等,其感染力量是無窮的。特定的環境描寫還能夠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因此,在不同的人物面前,某一環境景物又能成為透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面鏡子。如老舍的《茶館》中的茶館就是這樣一面鏡子。
環境描寫可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與動物、靜物的描寫幾種。
自然環境的描寫即對山川原野、日月晨昏、氣象季節等自然景象的描寫。對自然環境的描寫可以表現出人物的內在感情和心理,做到景為情設,情以景遷,情景交融;對主題表達可以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例如魯迅的《藥》的末尾,當華大媽和夏瑜的母親為兒子上墳時,插入的一段景物描寫:“微風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聳立,有如銅絲。一絲發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有力地把兩位老人痛楚、凄絕的心情渲染出來,為構造作品的悲劇氣氛抹上了濃重的色彩。
社會環境的描寫即對社會環境如城鄉建設和住所陳設等的描寫。它比自然環境的描寫更帶有社會和時代的特色。如魯迅的《孔乙己》中對魯鎮酒店的格局及喝酒情形的描寫,汪曾祺的《大淖紀事》中對大淖街市、行作及民風民習的描寫,都如一幅幅社會生活的“風俗畫”,為作品人物性格的塑造、主題思想的表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動物、靜物的描寫指對動物、植物、器具物件等作特寫鏡頭式的描寫。這種描寫大多數融化進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描寫,成為其中的一個部分,但也有成為獨立描寫對象的。如郭沫若《白鷺》中對白鷺的描寫,魯陽在《我也投紅棉一票》中對廣州市花的描寫,以及柳青的《創業史》中對鐵鍬的描寫等。
環境描寫的手法有許多。在環境描寫中插入人物的語言、心理、行動、肖像的刻畫,以及運用景物的對比描寫,都是常用的手法。
環境描寫要求準確把握環境景物的典型特征,逼真地寫出真形態、狀貌和韻味。寫景要講究角度的選擇和鏡頭的調動,以活躍畫面,增強直觀感。描寫環境還要注意以烘托人物、渲染氣氛或傳達感情為目的,不能為寫景而寫景。
上一篇:照應的寫作手法
下一篇:環鏈式結構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