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蘇守平
短篇小說。作者陸文夫。發表于《雨花》1980年第1期,獲全國第三屆(1980年)優秀短篇小說獎。作品通過一個小商販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提出了發人深省的社會問題。解放前后,年輕的朱源達以賣餛飩為業,每天晚上,他挑著那副漂亮的餛飩擔走街串巷,給人們送去溫飽。他與顧客的關系也洋溢著鄉親情誼,“我”幾乎每晚上都要吃他的餛飩。在“大躍進”的年代里,朱源達不再敲梆子賣餛飩,而是挑起柳條筐賣起了蔬菜。小商販是要被消滅的“資本主義細胞”,朱源達總是“形色倉惶,躲躲閃閃”,失去了“調皮與快活”,變得沉悶憂郁,與顧客的關系也疏遠了,“我”甚至不再去買他的菜。不久,朱源達又來找“我”幫他寫檢討了。“文化大革命”一開始,他的家被抄,餛飩擔、柳條筐被當作“犯罪工具”,砸得稀爛,朱源達也被打成重傷。他全家無以為生,靠拾垃圾、賣廢紙糊口。隨后,又被下放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了。臨走時,他把世代相傳的梆子留給“我”作紀念。“四人幫”垮臺以后,朱源達一個筋頭跌到了青云里。落實政策,他一家回到城里,子女被安排到全民和集體所有制的工廠。照理說,“小販世家”的朱源達該重新挑起那餛飩擔子。然而,朱源達決心不干了,他想到工廠看個大門或是干點別的什么,端起鐵飯碗。作品揭示了“左”傾路線對社會主義經濟的破壞,并進一步展現了人物心靈的創傷和心靈的變化歷程。小說形式樸素無華,布局疏密相間,語言深沉、凝練、含蓄、幽默,在冷靜的敘述中有強烈的感情,在溫和的語句中有辛辣的諷刺。
上一篇:郎偉《小診所》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劉圣宇《小鎮上的將軍》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