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錚《一元錢》全文|賞析|讀后感
胡兆錚
“媽媽,東西買來了。”
兒子順手把找回來的一卷鈔票往桌子上一丟,就又埋頭到他的《二年級寒假作業》上去。
我一點鈔票,發現多了一元錢,再仔細點一遍,還是一樣——店里多找給兒子一元錢了。
“怎么辦呢?”我問兒子。
“給店里送回去,老師在課堂里教我們要誠實……”
我高興地牽著他的小手,向不遠處街角的那家雜貨店走去。
“就是那位阿姨。”他指了指一位長辮子姑娘。她正和一位短發姑娘(也是營業員)在閑談。
“同志。”我招呼她。
“你買什么?”
“不,我不買東西,剛才,這孩子到店里買東西,你把錢找錯了……”
“什么?”她驟然截斷了我的話,“錢要當面點清,離柜臺后概不負責。”
“小孩子家接過來沒有點,不怪他。這是你多找給他的一元錢。還給你吧!”我把這一元錢遞過去,她一愣,隨即沉下臉來,冷冷地說:
“不會,你大約點錯了,我不會找錯錢的。”
“你確實是多找了。不信,你把錢查對一下。”
“這么多錢,怎么個查對法!”她指了一下那只板箱中雜七亂八的鈔票,“不會,我絕對不會把錢找錯的,好啦,去吧,不要在這兒閑磨牙啦。”
短發姑娘在一旁茫然地看著我們。
突然,長辮子姑娘湊近我的耳朵:“你還粘在這里不走?同志,何必跟我過不去,既然多找給你了,還羅羅唆唆什么?你硬說是我找多了來還錢,店里便算是我的一次差錯事故,這個月的獎金便要按規定扣一元錢,你和我不都白白地少了一元錢嗎?”她戒備地瞟了短發姑娘一眼,提高聲音說:“我絕不會找錯錢的,你再回去仔細清點一下。”
這時,那短發姑娘卻像想起了什么,說:“剛才有一個老大爺站了半天,說有一元錢沒找給他,莫非這一元錢就差錯在這上面?”
“啊,我記起來了,我記得是有一元錢找給那老大爺的,一定是這孩子把那老大爺的錢也拿走了。”她從我手中接過了一元錢。“這不是我找錯,而是這孩子拿錯了。”她把這一元錢舉起來,在孩子面前一揚,拖長聲音說:“小朋友,以后拿錢要當心,別不管是他人的,自己的,亂拿一氣。”
我的背后圍上來好幾個人,聽見姑娘的后半截子話,有一個便跟著說:“眼下,小偷真多,想不到這么一丁點大的孩子就學壞了。”
“什么事?”后面一個大喉嚨的聲音問。
“大約是那個小孩子偷錢,做母親的把錢送還給店里了,這種家長現在可不多,是要對孩子好好教育一下,不然,發展下去會坐牢呢!”
“我不是說過,我是不會找錯的。”長辮子姑娘得勝似地把辮子一甩,板著臉孔顧自忙去了。
我牽著兒子的手從人群里往外擠。
路上,兒子仰起臉問我:“媽媽,下次店里多找給我錢,還要不要送還?”我看見他眼睛里含著兩泡委屈的淚水。
“要送還的。”我說。
“為什么? 他們會不會又說是我亂拿呢?”
“……”我愕然了。
選自《羊城晚報》1983年2月20日
【賞析】 本篇小說抓住生活里的一件尋常小事,將商品經濟沖擊下的世俗心態,展示給讀者。由小事切入人物的深層靈魂,正是這篇微型小說引起人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所在,由此顯示出深刻的現實內涵。
小說開頭,“我”發現營業員多找給兒子一元錢,“給店里送回去,老師在課堂教我們要誠實……”這是發自童真的心聲,明朗而不含糊,作者對此沒再進行絲毫的渲染。可事情并不那么簡單。
店里長辮姑娘不承認。當這位營業員發覺錯在她自己時,馬上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彎:
她一愣,隨即沉下臉來,冷冷地說:“不會,你大約點錯了,我不會找錯錢的。”(著重號引者所加,下同)
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細微表情的突變,從一愣、一沉,矢口否認,臉色劇變,看出人物內心的騷動: 由驚疑,即刻化為慍怒。人活起來了。為什么產生如此的突變? 原來,事關獎金,怒中有“理”,話中藏話,營業員出一次差錯就得按規定扣掉自己一元錢。在營業員眼里,可以忘掉自己的良知,否認事實,但不能白白丟掉一元錢,這正是目前流行的“良心一斤值多少錢”的寫照。經濟改革,更新了人們的金錢觀念,這本是好事。可別為了金錢,忘了起碼的道德與良知。一種新的價值觀在影響著現實中的每個人。作品的巧妙,就在于通過小孩和營業員兩種迥異態度的對比,肯定了還未受世俗傳染的誠實童心,以此來否定被金錢、利欲沖昏頭腦、忘掉自己良知的人們。這是作者刻意展露的一個世相的層面。
長辮子營業員盡管強詞奪理,可她還心虛。而另一位營業員的一句話——一元錢可能是剛才一位老大爺的,使她仿佛撿到一根救命稻草,馬上咬定是這孩子把那老大爺的錢拿走了:
她把一元錢舉起來,在孩子面前一揚,拖長聲音說……
這下,轉移了觀眾的視線,一副活脫的神氣,在“一舉”、“一揚”中,表演得淋漓盡致,與前面的“一愣”、“一沉”判若兩人,還擺出一位長者的架勢教訓起人來。作者這一筆鋒轉得相當高明,寫出一個賊喊捉賊,圓滑又詭辯的丑態來。
由于長辮子營業員的后半截話,又引起圍觀者煞有介事、激昂慷慨的高論。表面上看,他們純屬誤解。而恰恰在這誤解中,看出目前每況日下的世風:“眼下,小偷真多”,以至于人們否認小孩的誠實,另一方面,借觀眾的慨嘆,從側面寫出小孩送“一元錢”的真正價值——要挽救這不正常的世風。作品的深刻就在這里。
后來,通過長辮子姑娘得意忘形的 “把辮子一甩,板起臉孔”的 “一甩”、“一板”,與前面的“一愣”“一沉”及“一舉”“一揚”一系列細節動作,組成整體,完成了對長辮姑娘的塑造,小說情節也顯得完整、嚴謹。
篇末一句,著筆不凡,“一篇之妙,在手落句”(洪邁《容齋續筆》)。與其說這句“我愕然了”是尾聲,毋寧說它是高潮。它點出了“我”的憂慮、疑問,又叫讀者再次去關顧全文,去關顧目前的世態,并尋找其中的答案。可以說,結句達到總領全篇,又發人深思的效果。
上一篇:《一個秘書被解職》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一天的等待》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