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落筆成蠅》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落筆成蠅:luò bǐ chéng yíng
詞源: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四:“曹不興,吳興人也。孫權使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成蠅狀。權疑其真,以手彈之。”
詞由:曹不興是三國時著名的畫家。有一次,孫權命他畫一幅屏風。他畫時沒有當心,有一滴墨落在畫紙上了,擦又不好擦,怎么辦呢?曹不興靈機一動,索性就這一滴畫了一只蒼蠅。屏風畫成以后,就進獻給孫權去了。孫權看了畫上的這只蒼蠅,以為是一只真的蒼蠅叮在畫上,就用手指去彈一下。這時,孫權才知道是畫上去的蒼蠅。
詞義:落下一滴墨跡,曹不興就勢畫了一只蒼蠅,孫權以為是真的。比喻繪畫技巧極為嫻熟。亦作“誤筆成蠅”。
書證:宋·陳師道《再和寇十一》:“逢場作戲真呈拙,誤筆成蠅豈所長。”
上一篇:成語《芳蘭竟體》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落花時節》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