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園逃公卿是什么意思
【典源】 晉·皇甫謐《高士傳》:“陳仲子,齊人。其兄載為齊卿,食祿萬鐘。仲子以為不義,將妻子適楚,居于於陵,自謂於陵仲子,窮,不茍求不義之食。……楚王聞其賢,欲以為相,遣使持金百鎰,至於陵聘仲子,仲子入謂妻曰:‘楚王欲以我為相,今日為相,明日結駟連騎,食方丈于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書,樂在其中矣,結駟連騎,所安不過容膝; 食方丈于前,所甘不過一肉,而懷楚國之憂,亂世多害,恐先生不保命也。’于是出謝使者,遂相與逃去,為人灌園。”《初學記》卷二十六,《太平御覽》卷四八六引 《高士傳》皆作“陳仲,字子終。”
【今譯】 陳仲子是戰國時齊國的高士。其兄陳載為齊卿,俸祿萬鐘,仲子以為是不義之祿,與妻子遷往楚國,住在於陵,自稱於陵仲子,雖窮也不隨便求別人東西吃。楚王想聘其為相,派使者帶重金禮聘他。仲子與其妻商量:“楚王要聘我為相,今天為相,明天就可以乘四匹馬駕的車子,騎從前呼后擁,飲食也會十分豐盛,你覺得怎么樣?”妻子說:“您左有琴右有書,已經樂在其中了,乘駟車帶騎從,不過只限于一身享用,卻要思慮整個楚國的事情,您覺得可以嗎?”于是辭謝使者逃去,為人家灌園。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隱士堅守節操,避世逃名; 或指這樣的隱士。
【典形】 灌園逃公卿、灌園翁、灌園仲子、於陵仲、於陵之操、於陵子、仲子廉、仲子守志、三公灌蔬、灌園人。
【示例】
〔灌園逃公卿〕 清·張英《擬古田家詩》:“始知於陵子,灌園逃公卿。”
〔灌園翁〕 明·高啟 《夏景園廬》:“本同趨府客,偶似灌園翁。”
〔灌園仲子〕 清·唐孫華《剪蔬》:“灌園仲子猶存母, 食菜周颙尚有妻。”
〔於陵仲〕 宋·蘇軾《次韻李公擇梅花》:“奉使今折磨,清比於陵仲。”
〔於陵之操〕 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聘隱逸教》:“挹於陵之操,想漢陰之高。”
〔於陵子〕 晉·張協《雜詩》之十:“取志於陵子,比足黔婁生。”
〔仲子廉〕 清·顧炎武《靈石縣神林晉介之推祠》:“微哉仲子廉,立操同蚯蚓。”
〔仲子守志〕 魏·阮籍《辭蔣太尉辟命奏記》:“昔榮期帶索,仲尼不易其三樂; 仲子守志,楚王不奪其灌園。”
上一篇:潘岳二毛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灞橋詩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