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
“介”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個人的樣子,前后四點是護身的鐵甲。金文中甲衣變為前后兩片。小篆形體與金文基本相同。隸變后楷書寫作“介”。
《說文·八部》:“介,畫也。從八,從人;人各有介?!保ń椋绠嫛S砂?、由人會意,表示人各守自己的分界。)
“介”的本義是鎧甲。如《禮記·曲禮上》:“介者不拜。”“介者”就是指披戴盔甲的人。
披甲則人在其中,因此引申為夾在中間。如《左傳·襄公九年》:“天禍鄭國,使介居二大國之間。”
人披甲則不易屈身,由此引申表示特立、特異。如“耿介之臣”。
用作量詞,相當于“個”。如“一介書生”、“一介武夫”。
上一篇:《仇》字義,《仇》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仇》
下一篇:《仔》字義,《仔》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