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垂不朽》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永垂不朽的拼音:yǒnɡ chuí bù xiǔ
解釋 垂:流傳。指姓名、事跡、精神等長久流傳,永不磨滅。
出處 《魏書·高祖孝文帝紀下》:“雖不足綱范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厘整時務?!?/p>
北魏孝文帝,是我國古代一位卓越的少數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本姓拓跋,名宏,因崇尚中原文化,大力推行漢化政策,于公元471年將拓跋氏改姓元。他禁胡服﹑胡語,提倡漢化,禁止鮮卑族內部通婚,促進了民族融合。
為了便于學習和接受中原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治,孝文帝決定把國都從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遷到中原地區,但他擔心遭到朝廷貴族頑固派的強烈反對,于是假裝征伐南朝,趁機遷都。
公元493年,孝文帝下詔修造橋梁道路,操練軍隊,準備大舉南伐。緊接著又下詔說:“上至周代經典,下至漢晉規章,都列明了六職、九列各位官員的職責,我們應當注意保持這些典章制度,人人堅守自己的職事?,F在雖然百官等級已定,但各項事務的規章還沒有確立。過去,賢人們會親自處理這些,現在,我也參考過去的資料,結合當前的實際,制定了《職員令》。因為戰事緊迫,還沒有時間仔仔細細地弄得周全。但我認為,它即使不足以治理萬事,長久流傳,永不磨滅,也可以對付目前的疑慮,治理整頓當前的各項事務。等到大軍返回,再重新討論不足之處,現在權且頒布施行。如果在施行中遇到疑問,而此律令中沒有寫到,可以將疑問上報,我將重新對它進行修訂補充。”
當年9月7日,孝文帝以討伐南朝蕭齊為名,率領三十余萬軍隊大舉南下。但路上遭遇霖雨,天氣一直不放晴,四十天后才行軍到洛陽。此時大臣將士們都已疲憊不堪,不愿繼續南進。孝文帝趁機下令:“如不繼續南進征討,就必須遷都于此。”從而順利地解決了遷都的難題。
上一篇:《水落石出》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汗流浹背》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