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鯉趨庭是什么意思
【典源】《論語·季氏》:“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 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今譯】 孔子弟子陳亢問孔子的兒子孔鯉 (字伯魚):“你得過你父親什么別人不知的傳授嗎?”孔鯉回答:“沒有。他曾獨自在庭院站著,我快步走過,他問我:‘學了詩沒有?’我答:‘沒有。’他說:‘不學詩,不會講話。’我便回去學詩。又一天,他又獨立于庭中,我快步走過,他問:‘學了禮沒有?’我說:‘還沒有。’他說:‘不學禮,無法立身做人。’我便回去學禮。只聽到這兩次。”陳亢回去高興地說:“問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學詩,學禮,又知道君子對子女的態度。”
【釋義】 后以此典指學生、晚輩受到老師、長輩的教誨。
【典形】 奉訓趨庭、過庭訓、過庭語、過庭子弟、孔庭、鯉對、鯉趨、鯉庭、趨庭、趨庭鯉、庭鯉、庭禮、庭訓、鯉庭趨。
【示例】
〔奉訓趨庭〕 唐·駱賓王《上瑕丘韋明府啟》:“幸以奉訓趨庭,束情田于理窟。”
〔過庭訓〕 清·宋琬《先大夫諱日》:“側聞過庭訓,愛惜如瓊瑰。”
〔過庭語〕 三國·曹操《善哉行》:“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過庭子弟〕 三國·曹植《學官頌》:“過庭子弟,詩禮明記。”
〔孔庭〕 宋·陳師道《和寄朱文中》:“魯國故知臧有后,孔庭早見鯉能詩。”
〔鯉對〕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今茲捧袂,喜托龍門。”
〔鯉趨〕 明·皇甫濂《悼子乘》:“悵怳鯉趨日,禮訓猶用情。”
〔鯉庭〕 唐·劉禹錫《酬鄭州權舍人見寄》:“鯉庭傳事業,雞樹逐翱翔。”
〔趨庭〕 唐·張祜《送劉軺秀才江陵歸寧》:“殷勤莫忘趨庭日,學禮三余已學詩。”
〔趨庭鯉〕 唐·白居易《和楊郎中賀楊仆射致仕》:“祥鱣降伴趨庭鯉,賀燕飛和出谷鶯。”
〔庭鯉〕 清·黃景仁《題汪松溪遺集》:“十年書成付庭鯉,六經未有如詩尊。”
〔庭訓〕 唐·駱賓王 《上郭贊府啟》:“又以家傳素業,弋書林而聘志;少奉庭訓,踐文囿以漁魂。”
上一篇:孔融薦禰衡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孝先便腹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