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雞肋是什么意思
【典源】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時王 (曹操) 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今譯】 三國時曹操 (小字阿瞞) 攻打劉備漢中之地,劉備因險拒守,曹操欲攻不下,想要回軍,又不忍心,正好軍中來請示口令,曹操便傳口令“雞肋”,下屬不知什么意思。主簿楊修便收拾自己行李,別人奇怪地問他:“怎么知道要出發(fā)了?”楊修說:“雞肋這種東西,不吃扔了可惜,可吃起來又沒什么可吃的,這是指的漢中,所以知道大王要回軍了。”
【釋義】 后以此典借指沒有什么價值的事物。
【典形】 曹瞞說雞肋、官如雞肋、雞肋、棄雞肋、食雞肋、一官雞肋、浮利一雞肋、雞肋曹公忿、雞肋棄。
【示例】
〔曹瞞說雞肋〕 宋·黃庭堅《又借答送蟹》:“恐似曹瞞說雞肋,不比東阿舉肉山。”
〔官如雞肋〕 宋·蘇轍《送轉運判官李公恕還朝》:“官如雞肋浪奔馳,政似牛毛常黽勉。”
〔雞肋〕 金·元好問《送樊順之》:“寒鄉(xiāng)況味真雞肋,清鏡功名屬虎頭。”
〔棄雞肋〕 宋·陸游《思歸引》:“山林聊復取熊掌,仕宦真當棄雞肋。”
〔食雞肋〕 宋·蘇軾《與葉淳老等同相視新河》:“從來自笑畫蛇足,此事何殊食雞肋。”
〔一官雞肋〕 清·徐乾學《請告得旨留別諸公》:“一官雞肋中情淡,萬卷牛腰遠道難。”
上一篇:束缊乞火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楊朱哭歧路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