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女子無才便是德: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詞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自古道‘女子無才便是德’,總以貞靜為主,女工還是第二件。其余詩詞,不過是閨中游戲,原可以會,可以不會。”
詞由:林黛玉原體弱多病,賈寶玉經常來看她。有一次來看望她時,看見觀臺下露出一紙角,就伸手拿起;黛玉忙起身要奪,寶玉已揣懷內。這時正好寶釵走來,問起為的何事,黛玉說寫了幾首詩,怕寶玉拿給人家去看。寶釵就說黛玉思慮得對,如果被那些相公們看見了,傳了出去就反而不美的了。在薛寶釵看來,女子第一是貞靜,第二是女工,詩詞之類不過是用來消遣消遣的,不能當作一件正事來做。
詞義:封建社會中輕視婦女的話,說是女的沒有才學、才能,才是婦女的德行。實際是沒有才學就愚昧,男子便于任意駕馭而不會遇到反抗。
書證: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不過我總覺得孔夫子的夫人有句話說得滿好,她不是說過‘女子無才便是德’嗎?”
上一篇:成語《奉公守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如臨深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