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的解釋|既的意思|“既”字的基本解釋
“既”字左邊的“皀”好像一個高腳盤中盛滿了好吃的東西,右邊是一個坐著的人,面對著這些好吃的東西,他的嘴巴卻扭向了相反的方向,意思是吃完了,不想再吃了。根據《續資治通鑒》記載:元朝的時候,“河南路洛陽縣有蝗四五畝,群鳥食之既,數日蝗再集,又食之?!币馑际牵汉幽下尻柨h遭受了蝗災,蝗蟲聚集起來有四五畝地那么大一片,只見一大群鳥從空中俯沖下來,一會兒功夫就把蝗蟲吃得一干二凈。幾天后,蝗蟲再次聚集起來,又被飛鳥吃個精光。其中的“既”就是吃光了,也就是“盡”的意思。
“既”字由吃完了的本義可以抽象出一個最常見的意義,就是“已經”,這是一個表示時間過去的副詞。凡是做完了的事都用“既”字,同樣道理,未做的事情或將要去做的事情就要用“即”字。這是這兩個字在用法上的根本差別。
“既”字由吃完了的意思進一步引申為天文學上的日全食?!洞呵铩せ腹辍飞险f:“日有食之,既?!币馑际钦f又發生了日食,而且是日全食。在我國民間也有天狗吃日頭的說法,指的就是日食?!凹取本褪翘旃钒讶疹^吃光了。
古代表示時間的詞有一個叫做“既望”。這要先從“望”字說起。古人把每月的第一天叫做“朔”,每月十五或十六那一天叫做“望”,每月最后一天叫做“晦”。為什么十五或十六那天叫做“望”呢?因為每當那天的傍晚,你都會看到一個奇異的景象:西邊的太陽還明晃晃地掛在天上,而東邊的月亮已經冉冉升起。月亮與太陽隔著地球遙遙相望。所以古人就把這一天叫做“望”。“既”當“已經”講,已經過了十五或十六,那就是十六或十七,所以“既望”指的就是陰歷每月的十六日或十七日。
古代的天文學上還有“既生魄”和“既死魄”的說法。指的是月亮的光不太亮。陰歷每月的初一那天晚上是沒有月光的,所以初一的那天就叫死魄,從初三開始,有了一個月牙,一直到十五或十六的望日,這段時間就叫既生魄。而從十五或十六到月底,月光逐漸減弱,這段時間叫既死魄,
成語中有一個“既來之,則安之”。意思是:已經來了,就應該安心。這個成語出自《論語·季氏》,其原文是:“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币馑际?,如果能做到這樣,那么遠方的人如果不歸順我們,我們就要倡導文教德化來吸引他們,
他們已經來到我們這里,我們就要好好安排他們,不能撒手不管。這個成語的原意和我們今天使用這個成語的意思已經相去甚遠了。
“即”字的左邊也是一個“皀”字,右邊也是一個人形,只是姿勢不同,面對著好吃的東西,就要開始吃了?!凹础弊钟删鸵_始吃的意思引申為靠近、接近?!对娊洝防锞陀羞@樣的句子:“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币馑际牵好ミ@個家伙笑嘻嘻地,抱著貨幣來買絲。到了家里我才知道,他不是來買絲的,而是想辦法接近我,跟我商量結婚的事。其中的“即”就是接近、靠近的意思。
“即”字由接近、靠近的意思再往下引申,就引出了追逐、追趕的意義;還引申出登上的意思。古代國王即位,就是登上了王位。“即”字由接近、靠近又引申出立即、立刻的意思。“即席賦詩”就是當場作詩?!凹磁d表演”就是當場表演。
上一篇:打的解釋|打的意思|“打”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望的解釋|望的意思|“望”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