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的解釋|賽的意思|“賽”字的基本解釋
“賽”字出現比較晚,大約是魏晉以后才出現的一個字,個別漢代典籍中的“賽”字可能是晉代以后的人改寫的結果,并不能說明漢代已經有了“賽”字。“賽”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下面是“貝”,是表示意義的符號;上面是“塞”字的省略,表示字的讀音。“賽”的本義是舉行祭祀以酬報鬼神,酬報鬼神要獻上貴重的東西,貝殼在古代曾經充當過貨幣的角色,是人們心中的寶貝,所以用來表示貴重的東西,這就是酬報鬼神的“賽”字由“貝”構成的原因。晉代以前酬報鬼神的意思是用“塞”字表示的。“塞”有堵塞的意思,堵塞是用東西去填補空隙,由此引申為彌補、補償之義。酬報鬼神就是對鬼神恩賜的一種補償,所以將酬報鬼神稱為“塞”。我們前面說了,酬報神恩時要奉獻貴重的東西,而“塞”字下面卻是個土,這與酬神獻寶的含義不甚和諧,于是人們便用貝替換了土,造成了“賽”字。由此可知,“賽”是在“塞”的基礎上產生的一個字。古籍中兩字常有通用的情況。
然而時至今日,“賽”的報神之義已經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比賽之義。比賽這一意義又是怎樣產生的呢?古人的祭神活動并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么莊嚴、肅穆。恰恰相反,大多數的祭神活動,尤其是民間的祭神活動,往往是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有唱歌跳舞的、表演雜技的、喝酒吃肉的、叫賣百貨的,可謂應有盡有,至今猶存的廟會就是古代民間祭神活動的縮影。其中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舉辦各種各樣的比賽。比如廣西融水一帶的苗族每年夏歷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都要舉行古龍坡會。正月十六祈禱豐收,八月十六謝神還愿,跟漢族旨在春祈秋報的春社和秋社差不多。祭祀期間最為熱鬧的活動是斗馬。斗馬時先將一匹母馬牽到馬場中央,然后牽來兩匹健壯的公馬,兩匹公馬為爭奪母馬而爭斗起來。兩馬厲聲嘶鳴,又咬又踢,最后以敗者跑掉而告終。對取得勝利的馬的主人,人們紛紛表示祝賀。蒙古族、藏族、土家族等民族有祭敖包的風俗。敖包是蒙古語的音譯詞,指用土石堆積而成的堆狀物,是山神或路神的象征。地區不同,祭祀方式也不完全一樣。
跟少數民族一樣,漢族祭神也有各種比賽活動。端午節本是祭瘟神辟邪的節日,其間就有龍舟競渡比賽,又有斗百草之戲。斗百草時比賽誰采的花草品種多、品質優等。清明節是祭祖的日子,其間有斗雞、斗鴨、斗鵪鶉等比賽游戲。開封等地春節期間要舉行斗雞會。斗雞場用土墻圍起來,觀眾在墻外觀看。斗雞時,雞主要下賭注,觀眾也可指雞下注。唐趙璘在《因話錄》中說,唐文宗到南郊舉行祭祀時要帶著相撲手。由此可知祭祀中有相撲比賽。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談到灌口地區的祭神活動時說,從早晨開始就表演上竿、跳索、相撲、斗雞、鼓板、小唱、說諢話、雜扮、雜劇、裝鬼、道術之類,其中的上竿、跳索、斗雞等都是比賽活動內容。
祭神叫賽神,祭神的集會叫“賽神會”,簡稱“賽會”。由于賽會上有各種比賽活動,所以“賽”便有了比賽的意義。我們今天所說的比賽,如各種體育比賽、文藝歌手大獎賽、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等等,都是用的“賽”的基本意義。
上一篇:賽的解釋|賽的意思|“賽”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辟的解釋|辟的意思|“辟”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