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的解釋|敲的意思|“敲”字的基本解釋
“敲”字最早見于小篆。“敲”是一個形聲字,它的左半部表示讀音,右半部表示意義。《說文解字》解釋說:敲,就是橫擊,也就是從旁邊橫著敲擊叩打,這就是敲的基本意義。根據(jù)敲打的對象、目的和用力大小的不同,它又分為擊打物體使發(fā)出聲音和打擊人使人遭受刑罰兩種意義。
“敲”表示擊打物體使它發(fā)出聲音的意義,從一些成語中很容易看出來。成語“敲鑼打鼓”是指用敲打鑼鼓發(fā)出的喧天鑼鼓聲,來表達歡慶祝賀的熱烈或大造聲勢的熱鬧。成語“敲金擊石”就是敲鐘擊磬,它是指用敲擊鐘磬所發(fā)出的鏗鏘聲,來形容詩文朗誦的響亮悅耳。成語“敲冰戛玉”是指用敲冰敲玉時發(fā)出的清脆聲,來比喻音樂聲的清潤動聽。成語“敲山震虎”是指由擊打出聲音引申指正面警示人們,以使人震動的意思;而旁敲側(cè)擊,則是比喻說話或?qū)懳恼虏粡恼嬷苯诱f明,而是從側(cè)面曲折表達。
“敲門”本來是通過叩門聲來傳達客人的到來,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它引發(fā)出了兩個很有意義的典故來。一個是宋代蘇東坡與舉子許沖元,將科舉考試的文章譏諷為“敲門瓦礫”,也就是“敲門磚”,含義是說考試的文章就是敲開做官大門的工具。宋代的科舉考試是考經(jīng)義策論,明清時期是以八股文來考試取人。文人學(xué)士雖然紛紛死讀經(jīng)書硬套八股,但一朝功名到手就將它束之高閣。這就和敲門的目的是為了進門一樣,門開了,敲門的磚頭也就扔掉了,于是人們就把經(jīng)書八股稱為敲門磚,后來也用“敲門磚”來比喻那些借以謀取名利的手段。另一個是唐朝的大文人韓愈和詩人賈島對詩句時反復(fù)琢磨用詞的“推敲”故事。唐代的賈島少年出家當(dāng)過和尚,他是有名的苦吟詩人。一天騎在毛驢上得一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但用“推”還是用“敲”還在思考選擇之中,于是就一邊吟誦詩句,一邊用手作推敲之勢,沒想到竟然沖撞了迎面而來的韓愈的車騎。韓愈停下來與他認真琢磨“推、敲”二字,兩人因此成為布衣之交,也就是平民之間要好的朋友。后來人們就用“推敲”來比喻對字句的認真斟酌,也泛指對問題的反復(fù)考慮精心思索。由敲門引出的這兩個典故實在令人深思:世上有學(xué)問的人千千萬,但是,求學(xué)時的目的不同,學(xué)成后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把讀書作文當(dāng)作追名逐利的敲門磚,那么一旦功名到手就會不求進取碌碌無為;把精心推敲作為求知求學(xué)的座右銘,那么就會業(yè)精于勤而心胸更加開朗。
“敲”的另一種意義是打擊人使人受刑。古代有一套打人的刑具叫“敲撲”,其中的長杖叫撲,短棍叫敲。漢代的賈誼在《過秦論》里寫道:“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以鞭笞天下。”句中的“敲撲”是借這種刑具來比喻嚴酷的刑法,全句的意思是說,秦始皇一登上皇帝寶座控制天下,就用嚴酷的刑法來管制和奴役老百姓。用敲來狠打威逼叫敲比,用敲來把人打死叫敲殺。從拷打人使人受刑的意義中,“敲”還引申出了威逼索財?shù)囊饬x。如把依仗權(quán)勢用威脅欺騙的手段來勒索財物叫敲詐,把殘酷地壓榨剝削形容為“敲骨榨髓”,利用別人的弱點或者尋找某種借口來抬高價格索取財物,被形象地稱為“敲竹杠”或者是“敲釘錘”,也就是獲取不應(yīng)當(dāng)獲取的金錢財物。
上一篇:手的解釋|手的意思|“手”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新的解釋|新的意思|“新”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