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的解釋|浪的意思|“浪”字的基本解釋
“浪”是一個形聲字,形旁是水,意義是大水波。“浪”多由風引起,所以“風”和“浪”往往聯系在一起。
《宋書·宗愨(què)傳》記載:南朝宋國有一個叫宗愨的人,從小懷有大志。他的叔叔問他將來的志向,他回答說:“原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要利用一切有利條件,不怕困難,奮勇前進。他后來果然為國家打了不少勝仗,被封為洮(táo)陽侯。這就是成語“乘風破浪”的出處,用以比喻志向遠大。
唐代詩人盧綸在乘船沿長江南下途中,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意思是:同船的商人白天睡覺,就知道風平浪靜;夜深人靜忽聽到船夫說話,不用問就知道江潮漲了。
五代時南唐后主李煜的《漁父(fǔ)》是一首輕松的作品,全詞是這樣的:“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意思是:水中的浪花層層疊疊,好像有意堆起來的雪花;而兩岸的桃樹和李樹整齊地排成一行,盛開著鮮花。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中,漁夫飲著酒、釣著魚,難怪要說:世上像這樣快樂的能有幾人呢!
與“風浪”有關的成語有很多:“驚濤駭浪”是指大風大浪,有時也用來比喻激烈的斗爭或其他考驗;“劈波斬浪”是形容迎著風浪前進;“無風不起浪”是說事物的產生都有其原因。
“浪”不僅指水波起伏,也指像波浪一樣起伏的東西,如物理學上的“聲浪”、農田里的“麥浪”等等。
“浪”的另一個意思是放縱不羈、無拘無束,也說“浪蕩”,所以終日游蕩的人被稱為“浪人”。不務正業、喜好游蕩的子弟叫做“浪子”。“浪跡江湖”或“浪跡天涯”是說遠游四方,行蹤無定。
隨便說的缺乏根據的話叫“浪語”。宋代詞人晁(cháo)補之的《摸魚兒·東皋寓居》的末句是:“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這話的意思是:功名富貴都是虛妄的。就算能像被封為定遠侯的班超那樣,歸來時也已到了遲暮之年了。這里的“浪語”即虛語,也就是空話。
另外在有些詞中“浪”應該讀作郎lánɡ。
“浪浪(lánɡlánɡ)”是水流動的樣子。屈原《離騷》中有“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意思是采來蕙草揩拭眼淚,熱淚漣漣沾濕我的衣襟。“浪浪”形容流淚不止。唐代大文豪韓愈的《別知賦》中有“雨浪浪其不止,云浩浩其常浮”。的句子,“浪浪”是形容雨水傾注。
“滄浪”一詞在《孟子》中就有了,《孟子·離婁上》中說:“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滄浪”是青青的水色。小孩歌唱的意思是: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纓;水濁呀,可以洗我的兩腳。孔子曰:“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這里是說:水清洗帽纓,水濁就洗腳,這是由水本身決定的。孔子的意思是,人必須自重,別人才會尊重你;不自重,別人也不會尊重你,這都是自己決定的。“水清水濁”四句歌謠即《滄浪歌》,又叫《孺子歌》,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傳唱。
上一篇:渾的解釋|渾的意思|“渾”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潰的解釋|潰的意思|“潰”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