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的解釋|勤的意思|“勤”字的基本解釋
金文的“勤”字左半部像一個人形,右半部是一個勞動工具,整個字形像一個人利用勞動工具在從事勞作。勤是一個形聲字,左邊的部分表示它的讀音,右邊的力字表示它的意義,說明勤字與勞力有關。《說文解字》解釋說:“勤,勞也。”意思是說,勤就是用力勞作,也就是勞動,這就是勤字的本義。
春秋末期,孔子已過了六十歲,還在帶著他的學生周游列國,希望得到哪一個國家的聘請。可是,已經訪問過好幾個國家了,還沒有著落,只好繼續奔波。
有一天,學生子路掉了隊,落在后面,這時天色已晚,子路就向一位除草的老農夫打聽道:“子見夫子乎?”就是您看見我的老師了嗎?老農向子路望了一眼,回答說:“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意思是:四肢不勞動,五谷分不清,還配稱什么老師?說完,就頭也不回的除草去了。
后來,“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就被作為一句成語流傳下來,形容身體不勞動,毫無生產知識。這里的勤字,就是當勞作或者勞動講。
從事勞動是很辛苦的,所以,勤也就有了辛勞的意思。《詩經·周頌》里有:“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是說既然文王這樣辛勞勤奮,我也應該受到感動,像他一樣。
勤的辛勞意義引申,它也有動詞使人辛勞的意思。如宋代的蘇軾在一篇文章中說道:“卿出入將相垂三十年,豈以小物,尚勤元老?”是說,韓絳在朝中做將相大臣已快30年,怎能因小事去讓朝中元老受辛苦。
夏朝時,禹接替舜做了夏朝的帝王后,由于他過度為國為民操勞,所以感到非常疲乏,產生了厭倦思想。《書經·大禹謨》里這樣寫道:“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意思是,我已經年老,厭倦了做帝王這日理萬機的差事。
勤也意味著盡心盡力地做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里有:“非神敗令尹,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是說,不是神靈讓令尹失敗,是令尹他不去盡心盡力的為民做事才招致的失敗,他的失敗實際上是他自己造成的。
人們平時說“勤換衣服勤洗澡”,其中的“勤”字是當次數多或者經常講。出勤、考勤、滿勤,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準時到班勞動。
勤也當殷勤講。《漢書·司馬相如傳》里有:“既罷,相如乃令侍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是說,既然這樣,司馬相如就讓自己的侍從官重新賞賜銀兩給文君的隨從,以備有用的時候,獻點殷勤,打通關節。《紅樓夢》第55回里有:“若是鳳姐前,他便早已獻勤,說出許多主意。”這句話中的“勤”字,也是當殷勤講。
勤在漢語里是個用法廣泛的字。勤學苦練,是努力、認真的從事某項事業,或者某件工作。勤能補拙,是說勤奮能彌補天生的笨拙。《法言·先知》里說:“民有三勤……政善而吏惡,一勤也;吏善而政惡,二勤也;政吏并惡,三勤也。”引文中的三個勤字,都是當愁苦講。意思是:朝廷好,但是官吏惡,這是百姓的第一種愁苦;官吏好,但是朝廷惡,這是百姓的第二種愁苦;朝廷和官吏都惡,這是百姓的第三種愁苦。
上一篇:則的解釋|則的意思|“則”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叵的解釋|叵的意思|“叵”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