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屐齒之折》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屐齒之折:jī chǐ zhī zhé
詞源:《晉書·謝安傳》:“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 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 徐答云:‘小兒輩遂破賊。’既罷, 還內, 過戶限, 心甚喜, 不覺屐齒之折, 其矯情鎮物如此。”
詞由: 歷史上有名的秦、晉淝水之戰, 晉以少的兵力擊敗了秦的號稱百萬大軍。晉軍的主帥和前鋒是謝安叔侄倆。謝玄在前線打敗了前秦捷報送到了謝安手里。這時, 謝安正在和客人下棋, 把謝玄寫來的信看完了, 便輕輕地往床上一放, 一點喜悅的神色都不流露, 依然和客人繼續下棋。客人問他, 信中說了什么, 他慢吞吞地說:“小兒輩打敗了敵人。”下完了棋, 回到房里去,在過門檻的時候, 心里高興得沒注意腳下, 把鞋子的齒都折斷了。
詞義:把鞋底的齒都折斷了。屐齒:鞋子底下的齒。后常用來形容內心喜悅得到了忘形的地步。
書證: 明·宋濂《贈別胡守中序》:“有客來叩門, 予驚喜出迎,不覺屐齒之折。”明·張居正《答蜀撫曾確庵》: “十月十四日, 聞九絲捷音,不覺屐齒之折。”明·李贄《卓吾論略》:“是夕也,吾與室人秉燭相對,真如夢寐矣。乃知婦人勢逼情真,吾故矯情鎮之, 此地方覺屐齒之折也。”
上一篇:成語《屈穀巨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年深日久》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