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的解釋|折的意思|“折”字的基本解釋
“折”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它的左邊部分像一株斷木,右邊部分像一把斧頭,組合在一起表示用斧頭砍斷草木,是個會意字。“折”的本義就是折斷的意思。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在他的《勸學篇》中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意思是,如果雕刻一會兒就停下來,即使是腐爛的木頭也不能折斷;但是如果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使是金屬或者是石頭也可以把它雕空。這句話告訴人們要做好一件事情貴在持之以恒。這里的“折”字用的就是本義。
《晉書·碦(xì)詵(shēn)傳》中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晉朝有一位大臣,名叫郤詵,字廣基。他博學多才,風度翩翩,因而受到晉武帝的重用,被任命為雍州刺史。在他赴任的那一天,晉武帝召集了文武百官在東堂為他送行。晉武帝問郤詵說:“你認為自己的才學如何?”郤詵很驕傲地回答:“在朝廷舉行的舉薦賢良的對策考試中,我的應試答對名列天下第一,這就好像是桂樹上的一枝花,昆侖山上的一塊玉。”晉武帝聽后大笑。朝廷中有一位官員認為郤詵太狂妄,于是上奏武帝,請求免去郤詵的官職,但武帝卻說:“他說點不得體的話,不值得大驚小怪。”“折桂”一詞就是從這個故事中而來的,人們用它來比喻在科舉考試中高中,“失桂”則比喻考試落榜。又因為傳說的月宮中有桂樹,月宮又稱“蟾宮”,所以又有了“蟾宮折桂”這個成語。
要把一個東西折斷,先得把它弄彎,“折”又引申為彎曲、轉彎。唐朝文學家柳宗元的散文《小石潭記》中描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這里的“折”就是“彎曲”,意思是說從西南方向望去小石潭像北斗星一樣曲折,像蛇一樣彎曲延伸。“不為五斗米折腰”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這里的“折腰”就是“彎腰”。這句話出自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
東西折斷以后會成段,由此“折”又引申指元雜劇劇本結構中的一個段落,一般每劇有四折,后來也泛指其他劇種。人們常說的“折子戲”就是指可以單獨上演的全本戲中的一段,例如《拷紅》就是戲曲《西廂記》中的一段折子戲。
遭受挫折與被折斷相似,所以“折”由本義又引申為挫折、損失。“百折不撓”比喻意志堅定,無論受到多少挫折都不屈服。漢朝文學家蔡邕在《太尉橋玄碑》中稱贊橋玄“有百折而不撓,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橋玄是東漢時期漢靈帝當政時的尚書令,后被任命為太尉。橋玄為人剛直不阿,敢于同貪官污吏作斗爭。有一次橋玄的小兒子被強盜綁走,強盜向他索要一筆錢贖回孩子,否則就將孩子殺害。橋玄不畏強暴,最終將強盜捕獲,而他的小兒子卻被人害死。橋玄為官期間盡職盡責,將貪贓枉法的屬下皇甫禎處死,使官民震驚。成語“百折不撓”就是從橋玄的故事中總結出來的。
今天我們常說的商家“打折”的“折”是“折扣”的意思,即按原價格減去其中的成數。另外,“折”還是漢字的基本筆畫名稱。
上一篇:承的解釋|承的意思|“承”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拜的解釋|拜的意思|“拜”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