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的解釋|帛的意思|“帛”字的基本解釋
“帛”字是個形聲字。下面的“巾”是形旁,表示這個字的意義同絲織品有關;上面的“白”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讀音。“帛”的本義是絲織品的總稱。
“帛”的品種有很多。“綈”是一種又粗又厚的光滑的絲織品,一般用來做外衣。“絡”也叫“絮”,是粗絲綿,一般用來做冬衣或被子。因為上古時期還沒有棉花,棉花是漢代由印度傳過來的。把絲織品放在開水里煮,使它變白變柔軟,這又白又柔軟的絲織品叫“練”。“素”是沒有經過漂白也沒有染色的本色的絲織品。“蟬”是一種特別薄的絲織品,因為它薄得像蟬的翅膀,所以得了這個名稱。
結束戰爭,恢復和平,我們的古人稱之為“化干戈為玉帛”。“干”就是盾牌,是防守的武器;“戈”是進攻的武器,類似于長矛。這兩個字被借用來代表戰爭。“玉”是玉器,“帛”是絲織品,這兩個字被借用來代表和平。“玉帛”怎么能代表和平呢?這是因為古人在初次見面的時候都要互相贈送禮品,在互相交往當中也要互相贈送禮品。國與國的外交也是如此。在贈送的禮物當中,最常見的就是“玉”和“帛”。“玉”是身份和等級的體現,贈送玉器,就是對對方的尊重;“帛”是財富的象征,向對方贈送帛,體現了對對方的深厚情誼。“玉帛”正是代表了互相尊重、互相友好的親密關系。
“綢”的本義并不是絲織品,而是動詞“捆扎”的意思。一直到明代,“綢”才取代了“帛”,成了絲織品的總稱。“緞”字的本義也不是絲織品,而指的是幫貼在鞋后跟上的皮革,“緞”字表示絲織品,大約也是從明朝才開始的。
在東漢蔡倫的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把文字寫在竹片上、木板上或絲織品上。寫在絲織品上的文字叫做帛書。《漢書·蘇武傳》里說,匈奴不放蘇武回漢朝,欺騙漢朝的使者說蘇武死了。漢朝使者說,我們天子在上林苑中打獵,射下一只大雁,見大雁腿上捆著一封帛書,帛書上說蘇武在北海牧羊。匈奴聽了,大吃一驚,趕緊把蘇武送回漢朝。這里的“帛書”就是寫在絲織品上的信。
古人不但把文字寫在帛上,而且還把圖畫畫在帛上。現存年代最早的帛畫是湖南長沙戰國楚墓中發現的三幅帛畫。其中有一幅畫的是一個長身細腰的女子,側身合掌而立,上面有飛翔的鳳凰和夔龍。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還發現了畫在帛上的地圖,那是我國已經發現的最早的地圖,也是世界上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地圖。
正因為竹簡和絲織品是古代用來寫字的主要用品,所以古人也用“竹帛”二字來代表歷史典籍。據《漢書》記載,在蘇武離開匈奴回國之前,李陵對他說,你回到祖國,不但在漢朝立下大功,就是在匈奴也留下了英名。“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竹帛”就是歷史典籍;“丹青”就是圖畫;“子卿”就是蘇武。李陵說的意思是:歷史典籍上所記載的英雄,用圖畫保留下來的英雄形象,誰能夠超過你蘇武呢!
上一篇:帥的解釋|帥的意思|“帥”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慶的解釋|慶的意思|“慶”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