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的解釋|奇的意思|“奇”字的基本解釋
奇字最早出現在金文中。許慎解釋說:“奇,異也。一曰不偶。”這里是說:奇就是特殊、奇異的意思,另一個意思是不成雙數。奇原來是帶足字旁“踦”的本字,本意是一只腳立著,所以有奇異的意思。后來,這兩個字各自分工,奇就只表示奇異、單數的意思了。
奇的基本意義是特殊、稀罕、不一般。《周禮·天官》中有一句話叫做“奇服怪民不入宮”。意思是說,身穿奇怪服裝的人不得進入宮內。唐代詩人杜荀鶴的《投李大夫》詩中有這樣的句子:“自小癖于詩,篇篇恨不奇。”意思是說,從小就喜歡作詩文,但都是很一般的,沒有奇特的。這里的奇字,也是特殊或不一般的意思。人們平常說的稀奇古怪、奇裝異服、千古奇冤、今古傳奇等等詞語中的奇字,也是稀罕、特殊的意思。
由稀奇、特殊的意思引申,奇也有出人意料的意思。《老子》第57章中說道:“以正治國,以奇用兵。”意思是說:要用正理、正氣、正大光明的來治理國家,用出其不意的謀略和方法來用兵打仗。這里的奇字,就是出人意料的意思。
奇由特殊、不尋常的意思引申,它也有美好、美妙、絕妙的意思。宋代蘇軾有兩句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意思是:波光相連的晴朗天氣自然美麗宜人,而令山色迷茫的蒙蒙小雨也自有它的美妙之處。這里的奇字就是當美妙或者絕妙、美好講。清代的王士禎在《游攝山記》中說到:“予意山之奇,在登眺;登眺之奇,在煙雨。”是說,我認為山的美妙之處,在于登高遠望;而登高遠望的美妙之處,在于煙雨之中。這里的兩個奇字,都是當美妙或者美好講。
中國古代有一個六出奇計的故事,說的是在楚漢戰爭中,陳平投奔了劉邦以后不久,正好趕上了劉邦先后被圍滎陽城、晉陽平城白登山,韓信稱王,又被告發陰謀造反這幾件危難之事。足智多謀的陳平為劉邦連出六條奇特絕妙的好計,使劉邦化險為夷,轉危為安。這個成語中的奇字,也是當美妙、美好講。
奇還泛指一切不同尋常的、奇特的人或事物。例如,人們把罕見而又壯觀的景象稱作奇觀,把珍貴而又非常少見的東西稱為奇珍,把想像不到的、極不平凡的事情稱作奇跡,把令人感到驚奇的事情或消息稱作奇聞,把意外的相逢或巧遇稱作奇遇。晉朝的陶淵明在《移居》詩中說:“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兩句話的本意是說,碰到少見的好文章同別人一起欣賞,對文中的不同見解大家共同探討。后來這兩句話被演化成一句成語“奇文共賞”,指有新奇的文章讓人們共同欣賞。不過這個成語現在多含貶義。
奇還可以做動詞,有引以為奇、感到驚奇的意思。《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寫道:“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意思是說,滕公感到他的言語奇特,不同凡響;他的相貌雄偉有氣魄,不同一般,就把他釋放了。
奇還讀作jī,指數目不成雙的數,跟偶相對,如一、三、五、七、九等等。
上一篇:失的解釋|失的意思|“失”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好的解釋|好的意思|“好”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