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的解釋|飯的意思|“飯”字的基本解釋
“飯”與人們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關。“民以食為天”,從三歲的娃娃到八十歲的老翁,吃飯都是最大的事兒。
“飯”是個后起的字。這個字在寫法上一直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偏旁簡化了。在小篆中,左邊是食物的“食”字,表示的是“飯”的意義;右邊的“反”表示的是它的讀音。《說文解字》中說:“飯,食也。”就是說,“飯”的本義是指吃的東西,也就是食物。
在古代,農作物主要是谷類,所以,食物大多是指煮熟的谷類食物。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祖先起初也是以食肉為主的。由于捕獲肉食的艱難,他們常常餓著肚子。后來,他們發現了一種有籽粒的狗尾草,經過培植和馴化,長成了一種谷物。相傳有一個首領名叫公孫軒轅,也就是黃帝,他最早創造了用火把谷物煮熟作為飯吃的辦法。這種辦法一直延續到今天。唐代詩人吳融在《送知古上人》這首詩中寫道:“幾程村飯添盂白,何處山花照衲紅。”意思是說,走了很遠,在幾個村子也沒有化來米飯,哪一個地方也沒有山花相映僧人紅衣的美麗景象。這兩句詩反映了唐朝末年,中國農村的荒涼和農民生活的貧窮。
食物是讓人食用的,引申起來,飯也當“吃飯”講。《論語·述而》中,孔子說道:“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意思是說:吃的是粗糙的米飯喝的是清水,沒有休息的地方就枕著胳膊睡覺。這樣不是也很快樂嘛。
飯是人人都要吃的,但在封建時代,地位不同的人所吃的飯也大不相同。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這種反差生活的最好寫照。這里的“酒肉”是把“飯”的含義擴展,指所食用的谷物以外的其他食物。
把其他食物作為“飯”來食用的,還有一個“羹”字。羹是指用肉或菜調制的含有汁湯的食物。“分一杯羹”的本來意思是把別人的食物分出一點來自己享用,后來比喻把別人的所得分出一部分歸自己所有。
“粥”是用米面為主做成的比較稠的食品,它也是讓人作為“飯”來食用的。“僧多粥少”本義是指吃飯的人多但煮的飯少,比喻不夠分配或每份分得的數量少。
人們吃飯的時間一般是有規律的、固定的。“茶余飯后”是指人們喝茶吃飯以外那一段空閑的休息時間。這些時間是人們聊天、娛樂、看書、散步的極好時間。請看:在夏季的傍晚,公園內、河濱旁、馬路邊……那些散步的,一個個悠然自得,流連忘返;更有那一陣陣咚咚而響的鑼鼓聲、瑣吶聲,那是一隊隊踏著鼓點,熱情洋溢跳舞健身的人們……
《封神演義》第十五回中說道:“不是你無用,反而怒我,真是飯囊衣架,惟知飲食之徒!”這里的“飯囊衣架”是比喻有些人就像盛飯的口袋、掛衣服的架子一樣,庸碌無能。
食物是要靠勞動才能獲得的,“飯來張口”本義是指有的人等著別人把飯送到嘴邊才張口來吃,后來也比喻只想吃現成飯而不想從事勞動。
上一篇:風的解釋|風的意思|“風”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飯的解釋|飯的意思|“飯”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