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解釋|波的意思|“波”字的基本解釋
《說文解字》說:“波,水涌流也。”就是說,“波”是指流動著的水起伏簸動的樣子。這就是“波”字的本義。蘇軾的《前赤壁賦》里說:“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興是起來的意思,全句是說,清風慢慢吹來,水面上沒有泛起波浪。屈原在《九歌·湘夫人》里說:“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意思是說,輕柔徐緩的秋風吹來,洞庭湖水面興起微波,樹木的葉子紛紛落下了。
“波”是水在動蕩中的一種態勢,先秦以前只說波,稍后才說“浪”,“波浪”現在是同義復合詞。在波浪的意義上,大波叫“瀾”,小波叫“淪”。與瀾意義相近的詞中還有一個濤字,與淪意義相近的詞中還有一個漣字。現在人們用來描寫碧水微波的“漣漪”這個詞兒,頗具審美的情趣。
與波相關的詞語很多,大多用來比喻和形容社會生活,如用“人間起波濤”比喻社會巨變,用“江河安瀾海不揚波”比喻太平盛世。浙江省的寧波市,正是取這個意義來命名的。
“風波”這個詞,有多種比喻意義。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里有這樣兩句:“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風波。”這里是用“平地風波”比喻突然發生的變故。宋代范仲淹在《江上漁者》詩中說:“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詩中的風波,表面是寫實,實際上也是借風波隱喻捕魚人的艱辛。現在仍然常用“風波”比喻糾紛或亂子,如用“隨波逐流”比喻沒有一定的立場和主見,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喻事情的意外變化,用“波動”來形容物價、情緒等方面的起伏不穩定。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是因為水和人的生活太密切了,水波的千姿百態引發出人們的無限遐想。
“波”是水域的重要景觀。水波的起伏蕩漾,最富活力和靈性。我們的古人常常借水波來比喻含情脈脈的目光。《楚辭·招魂》中說:美麗的女子在顧盼之間,“目曾波兮”。意思是目光流轉,像層層起伏的水波。這里的“曾”和層次的“層”意思是一樣的。
水波是流轉的,水的波紋是美麗的。戰國時期的文人宋玉在《神女賦》中說:“若流波之將瀾。”是說神女的目光像流動的碧水掀起波瀾。成語“暗送秋波”,本指女子以眉目傳情,引申指獻媚取寵,暗中勾結。
波浪層層遞進,滾滾向前,人們的奔跑和它相似。古人于是借“波”來比喻奔跑。唐代詩人岑參在《送上官秀才歸關西別業》這首詩中說道:“風塵奈汝何,終日獨波浪。”意思是說,終日獨自在旅途奔跑,仆仆風塵又怎能奈何你呢?現在是用“奔波”來比喻奔跑,如“四處奔波”、“上下奔波”等等。
書法把捺稱為“波”。成語“一波三折”,原來是形容書法筆畫曲折多姿。這個成語出自唐代張彥遠的《書法要錄》:“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后來人們用“一波三折”或“波折”形容事情進行中發生諸多變化。
上一篇:氣的解釋|氣的意思|“氣”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濟的解釋|濟的意思|“濟”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