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的解釋|擁的意思|“擁”字的基本解釋
《說文解字》解釋說:“擁,抱也。”“擁經(jīng)”就是抱著經(jīng)書;在封建時代,弟子抱著經(jīng)書去見老師,這是一種禮節(jié)。古人迎候貴客,常常拿著掃帚致敬,表示把屋子掃除干凈以接待客人,這就叫做“擁帚”或“擁彗(huì)”。這里的“擁”是拿或者執(zhí)的意思,“彗”就是掃帚。《四書五經(jīng)》之一的《禮記》,是專門講古代各種禮節(jié)制度的,其中的《玉藻》篇是專門講服飾的。古人寬大的衣服衣襟向右掩,用繩子系住,然后在腰間束上帶子。束衣用的絲織的帶子叫“大帶”,大帶下垂的部分叫做“紳”。不同社會地位的人,腰帶的質(zhì)地、顏色、長短、寬窄都不相同。那么,人們在日常行動中是怎樣對待“紳”的下垂部分呢?《玉藻》篇指出:“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意思是:遇到有勞作的事情,就把帶子收起來拿在手中;如果事情緊迫而不得不跑步,就把帶子抱在懷里。可見,兩手把東西抱在懷里是“擁”字的最初意義。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一篇《游褒禪山記》,記述同行的人游山時進入一個幽暗深遠的山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這里是說:我和同行的四個人舉著火把進入山洞,越走越深,越深越難走,越難走越能看到奇異的景象。這里的“擁”是舉或者拿的意思。
“擁”還引申為“圍裹”、“遮蓋”、“護衛(wèi)”等等意思。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一首《新制布裘》詩。詩中說:“布重綿且厚,為裘有余溫,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白居易青年時期家境清貧,所以他對一件新制作的布衣會這樣喜愛,日夜舍不得離開它。他描寫這件布衣又柔軟又厚實,做衣服人的身體余溫還在上面,所以他白天用布衣圍裹著從早上坐到晚上,夜里把它蓋在身上一直睡到天亮。這個“擁”是圍裹的意思。
唐代大文學(xué)家韓愈因觸怒唐憲宗,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他在南行途中作了一首有名的詩。詩的后四句是:“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大意是:路上看到白云橫亙的秦嶺,看不見家,也看不見長安,感到前途渺茫,自己的歸宿在哪里?大雪擁塞的藍田關(guān),連馬都不肯前行。侄孫你老遠來送我,應(yīng)知道我此去兇多吉少,將死在他鄉(xiāng),你就到潮州收埋我的尸骨吧。這里的“擁”是當(dāng)擁塞講,形容雪下得很大。傳說韓愈的侄孫韓湘,就是八仙中的韓湘子,自幼喜歡道術(shù),有一次,韓愈讓他表演,他用布蒙在一個盆上,不久盆里長出一棵小樹,樹上有一張紙條,上書“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當(dāng)時韓愈不解其意,后來他在南行路上猛然領(lǐng)悟。當(dāng)然這只是傳說而已。
由“圍裹”、“圍集”的意思引申,許多人緊緊圍著叫“簇擁”;“擁護”有護衛(wèi)、保護、扶助的意思。《樂府詩》里有一首《雁門太守行》的詩,這首詩中有“擁護百姓,子養(yǎng)萬民”的詩句,意思是保護老百姓,像對孩子那樣撫養(yǎng)民眾。
上一篇:才的解釋|才的意思|“才”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掰的解釋|掰的意思|“掰”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