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解釋|書的意思|“書”字的基本解釋
“書”字的早期字形中,都有一只手握著筆的形狀,因此它的本義就是“寫”的意思,而引申出來的字義,比如書籍、書信、書法、文書等等,在古代也都出自筆下。
顯然,筆是隨著文字的誕生而出現(xiàn)的,這是人類從野蠻進入文明的重要標志。在人類文明的初期,由于社會生活的簡單和原始,需要寫下的文字十分有限,使用木棍、石塊、刀子、繩子這些日常用具已經(jīng)足夠。隨著社會生活的日益豐富和復(fù)雜,需要記錄、傳播、保存的信息大量增加,這時專門用來寫字的筆就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而作為這些文字信息的承載物——書籍便應(yīng)運而生;當人們使用文字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抒發(fā)情感、交流智慧、記錄經(jīng)驗……的時候,人類文明就登上了一個平臺,可以開始起飛了。
作為一個熱愛詩歌和歷史的民族,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開始使用書籍。據(jù)文獻記載,在兩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經(jīng)有了國家圖書館,當時稱作“藏室”。《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說:老子就曾經(jīng)擔任過“周守藏室之史”,也就是周朝的國家圖書館負責人。《史記》中還有孔子曾專程到這里向老子學習周禮的記載。
實際上,當時使用書籍的人,已經(jīng)不限于這些大學者。由于周代高度發(fā)展的禮樂文化,貴族子弟都必須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君子”的文化修養(yǎng)開始成為社會崇尚的對象。中國古代對有教養(yǎng)的人的基本要求——知書達禮,正是從這個文化起飛的時代開始的。
隨著文明的進步,國家對于知識的壟斷被打破,出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文化活躍局面,私人講學、私人寫書、私人藏書都使得書籍的使用更為普及。由于這時用帛,也就是絲織品制作的書還十分罕見,大量的書籍都是用竹片或是木片制成的;寫上文字的竹片稱為“簡”,木片則稱“牘”,把一片片簡或是牘用繩子編連起來,就成為“策”,也就是當時的書。
由于這種書的體積十分龐大,所以書的數(shù)量常用“車”來計算。在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有一派注重語言和思維的“名家”,它的代表人物惠施經(jīng)常與道家的莊子辯論。《莊子·天下篇》中說“惠施多方,其書五車”,意思時說惠施善于辯論,是因為他有五車書。后來形容學識淵博的成語“學富五車”就出自這里。
《史記·滑稽列傳》曾記錄了這樣一件趣事:漢武帝有一位能說會道的寵臣東方朔,有一次他給漢武帝寫了一封書信,由于用的是木片制的“奏牘”,結(jié)果派了兩個健壯的衛(wèi)士才勉強抬進宮中。漢武帝時代是一個文化復(fù)興的時代。漢武帝接受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歷史教訓,在國力強盛、社會安定之后,開始大力進行文化建設(shè)。他曾下令在全國范圍征集圖書,結(jié)果使長安城中“書籍如丘山”。堆積如山的書籍,一方面表明了文化的繁榮,另一方面也正是在呼喚著更為輕便的書籍。文明的進步期待著改變歷史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
上一篇:臨的解釋|臨的意思|“臨”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仁的解釋|仁的意思|“仁”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