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的解釋|舞的意思|“舞”字的基本解釋
自從有了人類,也就有了舞蹈。舞蹈的歷史在中國非常久遠。“舞”字在甲骨文中像一個人的兩只手拿著牛尾巴跳舞。可以看出上古人跳舞的道具很簡單,他們往往用一些隨手可得的東西進行表演,因為那時生產水平很低,還不可能生產出像樣的服裝、道具,為他們的舞蹈增添光彩。
隨著漢字的發展,“舞”字又有了變化,人們在“舞”字的下邊加上兩只腳,腳跟對腳跟,兩腳成八字形,傾斜著身子,這種舞姿很有意思。
秦始皇統一全國文字后,作為小篆體的“舞”字筆畫均勻整齊,兩邊對稱,多少還有一些象形性。發展到了隸書以后,“舞字”的象形性已經很少,只是在兩足上還有一點痕跡。楷書中的“舞”字,已經完全符號化、線條化了。從“舞”字的變化,我們能夠看出舞蹈在中國的悠久歷史。在商朝,人們用舞蹈這種形式祭天、祭地、祭祖先,用舞蹈來求雨。由于舞蹈在商朝很流行,所以那時候出現了專門從事舞蹈的人,人們稱他們為“舞臣”。
在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的陶盆上描繪出了一幅舞蹈者的形象,它表現出那一時期人們娛樂的情景。古代軍隊中也有舞蹈,兩漢時期的盾牌舞實際上也是一種軍事訓練。
在漢語中,形容舞蹈的語言很多,比較有名的一個成語叫“長袖善舞”。“長袖善舞”的意思是古代服裝的袖子很長,古人憑借長袖衣服,可以把舞蹈跳得很好。辦事情如果有所憑借就容易成功。
中國古代的舞蹈可能要數唐朝的最為有名。那個時候,由于社會相對安定,經濟比較發達,所以音樂、歌舞等都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在電視連續劇《唐明皇》中,再現了唐朝的舞蹈的盛況,無論是舞蹈場面的規模,還是舞者的舞姿舞態,都具有很強的觀賞性,我們通過這些舞蹈可以了解唐朝時期歌舞升平的歷史狀況。唐朝著名的詩人杜甫寫過一首有關舞蹈的詩:“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也可能是因為舞蹈啟發了人們的靈感,唐朝產生了許多書法家,其中有些人以寫草書聞名于世,像張旭、懷素就擅長寫草書。草書寫起來瀟灑舒展、流暢飄逸。它和舞蹈比較起來,有著許多相通的地方。人們常說“龍飛鳳舞”,漂亮的草書確實和舞蹈一樣,令人賞心悅目。
上一篇:羅的解釋|羅的意思|“羅”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藝的解釋|藝的意思|“藝”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