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的解釋|琴的意思|“琴”字的基本解釋
“琴”是中國一種古老而又獨特的撥弦樂器,現在我們一般稱這種樂器為“古琴”。相傳神農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造了最初的琴。小篆的“琴”是個象形字,描繪的是琴的樣子。
在西周時期,“琴”的使用已經相當普遍。《詩經》的不少篇目中都提到琴?!榜厚皇缗?,琴瑟友之?!边@是《詩經·關睢》里的句子。這句詩的大意是說,文靜美麗的女子,我彈著琴和瑟來親近她。瑟也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常與琴合奏,彈奏出優美的曲調。古人就用“琴瑟和諧”、“琴瑟相調”比喻夫妻感情融洽。
“琴”彈出的音樂是非常高雅的,遇到能聽懂琴曲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爸簟边@個詞本指善于欣賞音樂的人,又進一步比喻非常知心的朋友。
琴在漢代以前,形制大小不一,琴上用幾根弦也多少不等。大約在西漢的初期,琴才定為用七根弦,所以琴又叫“七弦琴”。西漢中期以后至三國時期,琴已接近于我們今天所說的“古琴”的樣子。
漢魏六朝時期從事琴曲創作和演奏的不僅是來自社會低層的職業樂工,而且在低級官僚貴族中也廣泛流傳,成為琴曲創作的全盛時期。
《廣陵散》是一首以敘事見長的大型琴曲,敘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聶政刺韓王”的故事:有個工匠為韓王鑄劍,劍快要鑄好了,韓王卻以誤期的罪名殺了他。工匠的兒子聶政,決心要替父親報仇。他裝扮成泥瓦匠混入宮中行刺,結果沒有成功。后來他逃到一個地方苦心學琴,用了十年工夫練成了絕技,然后利用為韓王彈琴的機會刺死了韓王,隨后自盡。流傳至今的《廣陵散》雖然樂曲屢經后人加工,但還保存著漢代的某些特點。
蔡文姬是漢代末年著名文學家、琴曲家蔡邕的女兒,自幼愛好音樂,有很深的音樂造詣。《胡笳十八拍》相傳就是蔡文姬結合自己一生的悲慘經歷而創作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歷史上很有名氣。
歷史上文人和琴有關的故事也不少。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富豪卓王孫有一個美麗的女兒卓文君,丈夫死后住在娘家。她愛好音樂,擅長彈琴。司馬相如“以琴心挑之”,就是用琴聲向卓文君求愛。卓文君被他的才情打動,和他一起私奔。為了愛情,文君甘愿過貧寒的生活,以賣酒為生。“琴心相挑”后用來指表達愛情。
琴和劍是古代文人隨身攜帶的器物,成語“琴心劍膽”比喻文人既有柔情,又有膽識,剛柔相濟。
“焚琴煮鶴”也是一個成語,還可以說成“煮鶴焚琴”,意思是把琴當作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琴曲這樣高雅的音樂不是普通人能輕易領會的,而要讓牛聽懂更是不可能的。成語“對牛彈琴”比喻對一竅不通的人講高深的道理,也用來譏笑講話不看對象。
一個人很風雅,我們可以說他“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里的“琴”是說會彈奏樂器,有音樂特長。
上一篇:豬的解釋|豬的意思|“豬”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登的解釋|登的意思|“登”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