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重遷》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安土重遷的拼音:ān tǔ zhònɡ qiān
解釋 安土:安于故土。重:以……為重,舍不得。留戀故鄉,不愿輕易遷居異地。
出處 《漢書·元帝紀》:“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東漢元帝時代,土地兼并日趨加劇,農民紛紛破產,有的投入田莊,淪為佃客和奴隸,有的成為國家佃農,有的成為流民。這樣一來,這些人原來所承擔的租稅賦役,都轉嫁到了自耕農身上。同時,由于政治腐敗,官吏貪殘,天災頻繁,各地不斷暴發反抗統治者的斗爭。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漢元帝以德教治國,以期緩和社會矛盾。
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九月,漢元帝下令撤銷了一些墓園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十月,又下令撤銷了各郡國祖廟的管理機構和人員。當元帝自己在渭城縣的陵墓修建開始后,又下詔說:“留戀故鄉,不愿輕易遷居異地是百姓的本性,這如同骨與肉相互依附一樣。最近官府用大臣侍奉君主、兒子侍奉父親的道理,報請從各郡國遷移部分居民來侍奉這個陵園,這樣做會使得百姓們遠遠地拋棄了祖先的墳墓,破產失業,親戚別離,人人懷上思慕故土之心,家家產生不安的氣氛。如果這樣,東部地區就會遭受人為的損耗,關中地區又會增添無以聊生的百姓,這不是長治久安的方法。”接著,漢元帝又下令撤銷了為父母陵園設置的護墓及祭祀人員。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矛盾,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反義 志在四方
例句
唐淑貞畢竟算是跑過灘的,見識比她安土重遷的母親強多了。
上一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安步當車》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