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病忘》寓言賞析
齊有病忘者,行則忘止, 臥則忘起。其妻患之,謂曰:“聞艾子滑稽多知, 能愈膏盲之疾。盍往師之?”其人曰:“善。”于是乘馬挾弓矢而行。未一舍, 內逼,下馬而便焉。矢植于土, 馬系于樹。便訖,左顧而睹其矢曰:“危乎?流矢奚自?幾乎中予?!庇翌櫠闷漶R,喜曰:“雖受虛驚,乃得一馬。”引轡將旋,忽自踐其所遺糞,頓足曰:“踏卻犬糞, 污吾履矣。惜哉!”鞭馬反向歸路而行。須臾抵家,徘徊門外, 曰:“此何人居?豈艾夫子所寓耶?”其妻適見之, 知其又忘也, 罵之。其人悵然曰:“娘子素非相識,何故出語傷人?”
——陸灼《艾子后語》
這則寓言諷刺一個患了“健忘癥”的人。“健忘癥”是一種神經機能障礙病癥。作者巧妙地構想了病忘者出門治病而又從原路返回的故事,通過相互連貫的一系列事件(忘所植矢、忘所系馬、忘所遺糞、忘所來路、忘已之家,忘已之妻)反復夸張,以突出人物的特征。但這種對同一特征——健忘的多次表現,并不使人感到重復,反而情趣盎然,這是因為每一次表現,都有生活旋律中不同節奏的和鳴。也就是說,作者具體地寫出了人物在不同事件情境中的不同心態和言行,寓普遍于特殊之中,寓同一于差異之中。
這里有對“危險”的虛驚;有對意外“收獲”的欣喜與慰藉;有踐糞時的自我辱罵;有自家門前的徘徊猜測;有視妻為陌生婦女時的迷惑不解。驚、喜、怒、疑、怪,從情緒的變化看,頗得張弛相間之妙,而事件的內容則因果相承,層遞推進。到了連自己朝夕為伴的妻子都不認識時,對病忘者形象特征的描寫可謂達到了極致。
現代心理學指出,遺忘是人腦的暫時神經聯系受到抑制而不能重現和再認(或錯誤地重現和再認)的生理現象。病忘癥者則由于神經系統記憶機制發生障礙,因而無法儲存感知信息。他們總是用陌生的眼光接受原來感知信息的刺激,產生正常人在接受新刺激時的心理反應。從正常人的心理看來, 當然感到不可理解,并且覺得處處是笑話。人們以輕松的態度欣賞其可笑的言行。在笑聲中,感到自身生命健康和生命機能完整的喜悅,肯定事物發展前后聯系和一貫性的合理,并且意識到,否定這種聯系,破壞這種一貫,就是對生命的褻瀆。忘記過去,也就否定了延續過去的現在和未來??梢哉f,這就是《病忘》的哲理意蘊。
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病忘者當然很少。但病忘者的特征卻很容易使人聯想起對自己的言行不負責任的社會政治現象。作者陸灼繼承了蘇軾《艾子雜說》的手法, 用笑話的形式寄寓意旨, 以達到“規切時政”的目的。這則《病忘》很可能是針對當時朝廷“朝令夕改”的政治弊病而作的。但推而廣之,一個人說話辦事輕率不負責,甚至忘恩負諾,翻臉無情,不也可以從病忘者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嗎?
上一篇:《中國寓言·生命的真理》寓言賞析
下一篇:《亞非寓言·白鷺與埃及獴》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