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不求甚解的拼音: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釋 解:明白,理解。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功夫。后指對待學習、工作不認真,不求深入理解。
出處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東晉大文學家陶淵明辭官歸隱后,便過起“躬耕自資”的隱士生活。到了晚年,生活困苦窘迫,但他并不后悔自己選擇的生活道路,而是以古代的圣賢顏回自比,清高灑脫,怡然自得。《五柳先生傳》是他晚年表明自己心志的一篇作品,文章以“五柳先生”自比,說: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字號。因為住宅邊有五棵柳樹,就以“五柳”作為稱呼。他性格閑靜,言語不多,不慕名利。喜歡讀書,重在把握主旨、要領,而不鉆牛角尖,不過分在字句上進行繁瑣考證。每有新的領悟,就高興得忘了吃飯。天性好酒,但因為家境貧窮不能常常得到。親戚或老朋友知道這種情況,有時就準備了酒請他來喝。他只要一去總是喝光,想著一定要喝醉才行。喝醉退席后,也并不在乎離開還是留宿。家里四壁空空,遮不住風吹和日曬。短短的粗布衣服破破爛爛,補丁重疊;家里常常斷糧,但心里安寧恬淡。他常寫文章自娛自樂,顯示自己的志趣。他完全忘記了得失,并堅守這種原則,直到生命的結束。
近義 囫圇吞棗
反義 追根究底
例句
如果我們在學習上的態度是不求甚解的話,那么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
上一篇:《不屈不撓》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不脛而走》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