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敗涂地》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一敗涂地的拼音:yī bài tú dì
解釋 一旦失敗,將會肝腦涂地。形容徹底失敗,不可收拾。
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方擾,諸侯并起,今置將不善,一敗涂地?!?/p>
漢高祖劉邦在秦朝末年是個小小的亭長,掌管方圓十里的治安。一次,他替縣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驪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了。劉邦估計,等到達驪山,民夫可能全都會跑光,那時自己也脫不了干系。于是有一天在停下來休息的時候,趁夜把押送的民夫全都給放了。十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不愿走,就跟著劉邦一塊兒逃難。由于劉邦斬殺了白蛇,頭頂又常常出現(xiàn)天子的云氣,所以幾年中,前來歸附的人不斷增多。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起義后,劉邦也回到沛縣,發(fā)動那里的人們殺掉原來的縣令,響應陳勝。沛縣父老想請劉邦擔任縣令,劉邦說:“當今天下大亂,諸侯群起,如果首領選得不當,就會一敗涂地。我并不是過于愛惜自己的性命,只是擔心自己能力不夠,不能保全父老兄弟。選舉首領是件大事,希望你們重新選擇能夠勝任的人?!钡鞘捄蔚热硕紦娜f一大事不成,以后會被秦朝官府誅滅家族,因此都盡力辭讓,仍然推舉劉邦。父老們也都認為沒有比劉邦更合適的人選。劉邦辭讓不過,就擔任了首領,從此有了一個新的名號“沛公”。
例句
搞陰謀詭計的人,靠整人發(fā)家的人,可能得意于一時,但最終都將一敗涂地。
上一篇:《一諾千金》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一鳴驚人》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