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公之鶴》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羊公之鶴的拼音:yánɡ ɡōnɡ zhī hè
解釋 羊公:西晉軍事家羊祜。比喻名不副實的人。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庾失小望,遂名之為羊公鶴。”
殷浩是東晉時期的名士,他見識高遠,品格非凡,年紀輕輕就名聞天下,愛好《老子》《周易》,喜歡清談。殷浩早就聽說過劉遵祖的名聲,便在庾亮面前稱贊他。庾亮非常高興,打算讓劉遵祖做自己的副手。等到見了面,庾亮和劉遵祖說話,沒想到劉遵祖那天表現極差,一點也不像殷浩所說的那樣。庾亮心里有點失望,就把劉遵祖稱為“羊公鶴”。
“羊公鶴”是什么?為什么這樣來稱劉遵祖呢?原來,從前羊祜養了一只鶴,善于伴隨著音樂跳舞。羊祜曾經向客人們炫耀,客人們不相信,羊祜就把鶴趕來讓它當眾表演。不料那只鶴披散著羽毛、神情委頓,根本不肯跳舞,所以庾亮把劉遵祖稱作“羊公鶴”。
近義 名不副實
反義 名實相副
例句
他學術水平低劣,其實只能算是教授隊伍里的羊公之鶴。
上一篇:《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羊質虎皮》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